第395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1 / 3)

第三百九十五章;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杜如晦看著陛下話的口氣似乎是有些鬆動了,這會隻拿捏著李鈺不痛不癢的地方埋怨著,便也想插嘴幾句,給那孩子解解圍。

杜尚書也知道,皇帝陛下心裏跟明鏡一樣的,比誰都清楚大局,隻是如今正在缺錢的當口,你一個大錢都不曾進來,

還一會兒加兩貫,一會兒再加兩貫,跟個鄉下土包子大地主一樣沒個盡頭了,這事兒擱誰的身上都要一頭火氣的。

杜如晦正準備話呢,盧繼善就開始勸導陛下了,杜如晦就想等著他完自己再張嘴。

今無論如何,也要把皇帝陛下給開導疏通過去,朝廷裏現在的情況,可不是拿不出一萬貫的局麵了,如今是一千貫都沒有,國庫裏空空蕩蕩,能做演武場了!

那李縣伯可是個財神爺,今明兩安排人去通知那些大戶們,後他們就會拉著銀錢,來戶部領酒了,那倉部司裏存放著那五六萬多鬥的美酒,數日之後就能換成一堆堆的銀錢,絹帛,進來。

這個節骨眼兒上,可不能叫陛下意氣用事的,必須把陛下這頭先給安撫穩妥,不能耽誤倉部司那邊的大事兒。

況且那孩子目光長遠,各種酒價安排的合情合理,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無非是眼前這種形勢,逼迫的皇帝陛下一肚子火氣沒地方撒,這罵上一通估計也差不多了。

盧繼善看看也覺得皇帝陛下的火氣下去了一些,這才往陛下的書桌前頭靠近了兩步;

“陛下容稟,李縣伯定下的七貫之數,臣也覺得很有道理,並非全是無稽之談,李縣伯今日也曾解釋過的,大戶們越有錢越好,賺的越多才越好呢。”

“噢?好在哪裏,愛卿個一二三出來,我也聽聽那孽障還能有什麼高論了,哼哼!”

“是,啟稟陛下,李縣伯的意思是,大戶富戶門錢多了,才能帶領那些窮人百姓,慢慢富裕起來。

他們有錢了,就會處處講究,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處處都想揮霍無度裝大爺,

如此這般下去,織布的,縫補衣衫的,養蠶的,開酒樓的,就連那開澡堂子的,都能把買賣做的紅火起來。

慢慢的,咱們大唐的平民百姓也能賺那些富戶們一些錢回去,改善一下生活,如此一來,不過十數年間,下的百姓安居樂業。

先頭陛下已經英明果斷,給下百姓他們確定了永業田二十畝,還免除這二十畝的賦稅,

又有八十畝的口分田,足夠窮人百姓養活自己了,這一次,大戶們更有錢了,開始揮金如土起來,百姓們也能跟著沾一些光,

弄幾個錢回去,這種情況不就是陛下的太平盛世嗎,臣請陛下慎重考量再做決定。”

李世民又不是糊塗蟲,哪能不知道這些,隻不過一肚子老虎沒地方撒,哪能輕易的過關;

“澡堂子裏倒是能跟著沾光一點,都是窮人幹的活計,可那些酒樓都是有錢的大戶弄得,和窮苦百姓們有何幹係,他就是添油加醋順口一,盧卿你莫要替他話。”

“回陛下的話,酒樓確實是有錢的大戶開的,不過要是仔細想來,窮人也要去送菜,送粟米什麼的,一些雜事上頭,多少也能給窮人一點錢擠兌出來。

更何況便是咱們倉部司裏,也有另外同意七貫的官員,並不是隻有臣一個人讚同的,請陛下明鑒。”

李世民又瞟了一眼~那低著頭的兩個七品記錄官,對著盧繼善不冷不熱的來了一句;

“居然還有人同意他的七貫之數,也不知他給你們灌了什麼迷魂的湯藥,本冊拿來,我要看看還有哪個是讚同他的。”

“遵旨。”

盧繼善對著後頭揮揮手,兩個七品官趕緊將早就準備好的本冊,放到皇帝陛下的案桌上,翻開到記錄的最後一頁上頭,兩人才一塊退了下去站好。

李世民仔細看過另外三饒名字,把三人記在了心裏,這種目光長遠的官員可遇而不可求。

生氣歸生氣這日子還是要過的,碰到個人才也是不容易的事情,可得記下了不能放過。

盧繼善看著陛下有些鬆動了就趁熱打鐵起來;

“陛下,非是臣拍李縣伯的馬屁,此酒價一事上,李縣伯考慮的想當長久,乃是正確的選擇,臣覺得合情合理,雖於眼下的局勢有些尷尬之處,但是衝破了此關,日後定是受益無窮。

那些大戶們參與進來的已經有半數之多了,下人識文斷字的皆出自大戶裏頭,咱們捏住他們的心思,把他們牢牢掌控在手心裏才是長治久安的大事兒。

至於多扔出去幾個利頭,就有些微不足道了,這下半數大戶跟著朝廷賺了銀錢,美哉美哉的,對於朝廷的威望也是好的。

若是跟著朝廷走,隻能賺幾個辛苦錢,沒有大利誘導,恐怕不好長久,也難免生出怨氣來。

但若是有利可圖立馬大不一樣的,這次得了好處,下次再有什麼買賣出來,他們還不是瘋搶著過來送錢支持?

再了李縣伯那腦袋瓜子,前頭這白酒的買賣,還沒有弄個明白清楚,後頭又冒出來個鐵鍋,茶葉換大馬的新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