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傷父之仇不共戴
李鈺應付了秦夫人幾句,又對著秦大門神很聲音問道;
“叔父,我要是把那一千多戶難民都收進來,這皇帝陛下,會怎麼想,會不會多心懷疑孩兒,圖謀不軌?若是皇帝懷疑我……那可是大大的不妙啊叔父,太危險了。”
“你不用擔心這個,下的世家門閥和高門大戶,均是如此這般進行的,都這樣進行千年了。
何況你那幾個莊子的人馬,也不是全部是新朝以後收進來的,你那些難民都是好幾代祖宗整合進來的,幾乎都與我朝沒有太大的幹係。
新朝以後這幾年,都是難民歸家,哪裏來的多餘叫你去收,所以你那點人馬算是祖輩傳下來的家業,陛下和太上皇哪個不知道你家那點產業?
新朝初立之時,我們兄弟三人也曾商議過,直接把那些難民災民全部轉化成家奴。
可是藍田這裏的田產土地不多,還無法完全養活那一千多戶,所以隻能先托著,若不然,就要年年從隴西那邊運過來糧食,這樣耗費太大,得不償失。
所以大兄決定,先登記成新朝廷的良民戶籍,隨後等這裏積累足夠的土地之後,再進行交換的事。
本來大兄是要三年內購買足夠的土地,然後就把朝廷的那些田產還給朝廷的,太上皇也心知肚明,又是同一個李姓出身,
再加上大兄身份高貴無比,便行了這個方便過來,一千多戶難民都給了戶籍和田產,當今陛下對此事也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大家都知道,這點難民是李氏幾代人積累下來的,比對其他世家門閥的行為,你們藍田李氏,已經步子很了。
朝廷也能接受此事,都清楚的上了戶籍,無非就是先借朝廷的田產養活這些難民,他日還要還回去的,或者出資購買也可,給朝廷一個正大光明的交代。
所以我才叮囑你,去年你入庫的銀錢不要亂花,要多置辦田產,將來也好與朝廷兌換土地,或者給朝廷繳納銀錢,算是購買那些災民已經有的田地,如今與你透這些你可聽明白了?”
李鈺不停的點頭,嘴裏回答;
“孩兒明白了,隻是一次性收了這麼多良民,朝廷等於又少了這些饒苛捐雜稅,能行得通嗎叔父?”
秦瓊滿臉的笑容,很是不以為意的道;
“就你那雞零狗碎的一千多戶,陛下的心裏跟明鏡一樣的,連你莊子裏一共多少良民人頭數陛下都清清楚楚,這裏頭有很多事情沒辦法清楚,等你再長大一些,老夫便全部告訴你知道。
比如為何大兄比太上皇的出身還要高貴,卻隻得了個縣男爵位,不過大兄對這些也不在乎的,大兄的想法和你完全一模一樣,
也是要安安生生做一世的富家翁,隻是有很多事情,會存在很多變數,無法預料全麵,便也不能及時反應。”
什麼情況?這忠心耿耿的門神,一代曆史忠臣,名臣,為何話如此這般話裏有話?
李鈺本來就對這唐朝有些莫名的恐懼感和不安全感,碰見殺兄殺弟殺侄子殺侄女的人做皇帝,能有什麼安全感?
“叔父,那……孩兒以後的重點是不是要往老家那邊多注意一些?”
看著舉一反三的李鈺,秦瓊微笑著點頭;
“孺子可教也,侍奉君王自然要忠心的,當今的陛下,也是不世出的聖主,你也不必胡亂猜測,不過誰能保證下一代子孫,還能夠繼續享受富貴?
所以都在努力經營各自的老窩,以備不時之需,好有個退路,可不是教你目無君父,這一點你可要弄個清楚明白,不能混為一談。”
李鈺聽著秦大門神的話語,心裏不斷地總結消化:的好聽,其實就是有備無患嘛!
皇帝對我好了,咱們你好我好大家好,要是翻臉無情,想置我於死地的時候,對不起了先,我也有後路,不能伸著脖子給你砍殺,其實白了就是這個意思。
李鈺是個整怕死的人,你不惹他啥事都木有,你把他惹毛那會兒,可是不怕地不怕的。
前世裏就自己一個人走南闖北還要打遍四方,更別這一世裏有五個莊子的莊戶難民,還有三百多大戶的死忠奴仆,
況且隴西根據地那裏,還不知具體有多少人多少錢,這會兒有人要殺李鈺,那可是要把他惹毛的,皇帝也不行,誰踏馬想殺我都不中,老子帶著人馬幹死他丫的……
李鈺一邊思考如何鞏固自己的力量,絕對不可以任人宰割,一邊聽著秦大門神的話;
“隴西那邊你的老窩裏,也是一堆的雜事,明年你回去了就知道,到時候你可要仔細對待,畢竟那邊才是你的老窩。
八房的老族長,恐怕是沒多少年活頭了,到時候你一定要阻止八房裏的老大,去繼承族長之位,切記切記,他若是得了族長之位那更是如虎添翼,凶險至極了。
最好是趁著他掙族長的時候,尋找個合適的機會,宰了那老大的一家老,斬草除根,一個不留才是王道之棋。”
“什麼?”
李鈺聽得心驚肉跳,趕緊伸手捂住自己的嘴巴,好一會兒才放下了雙手,再次壓低了聲音;
“叔父這是為何,大家不是同一個老祖宗嗎,為何要殺來殺去,如此血腥,還要滅人家滿門,就不能和平相處嗎?”
秦夫人聽到李鈺的話,怒容滿麵,立馬聲嗬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