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南衙禁軍何在!拖出去(1 / 3)

第四百零七章;南衙禁軍何在?拖出去

書的一張嘴,咱們話分兩頭,那邊盧從善一家終於把懸著的心放進肚子裏,再這邊秦大將軍用過了早食,後麵跟著幾個軍漢,騎馬往皇宮而去。

一行人來到東宮門口,兌換了腰牌,隨行的軍漢停在東宮門外等候,秦瓊獨自一人進了宮門,最近因為銀錢的事兒,陛下已經好幾不上朝了,

秦瓊一番打聽下才清楚,陛下去了皇後的寢宮,又一路來到皇後這裏,通傳之後不久,內侍就出來稟報;

“啟稟大將軍,聖人有請。”

秦瓊點零頭,邁步而入進了正堂裏參拜;

“臣拜見陛下,拜見皇後殿下,萬福金安。”

李世民得知白酒的買賣,今要通傳所有參與進來的大戶,明日去倉部司裏交錢領貨,心情大好。

昨已經交代了那倉部司的郎中,明日要仔細計算,可別弄錯了什麼賬目,但今日還是有些不大放心。

因上次李鈺來長安賣酒,便是皇後安排的記賬收錢,處置的李世民非常滿意,因此今又來了皇後的寢宮裏,想要商量再安排那些人馬,明日去倉部司裏打個幫手。

剛坐下沒多大一會兒,就有錢得海來報,秦瓊前來求見,這便宣了進來,看著手下愛將秦瓊進來施禮,李世民樂嗬嗬的回應;

“愛卿免禮,快來坐下話。”

長孫皇後也跟著伸出手;

“大將軍免禮請起。”

“謝陛下,謝皇後殿下。”

“愛卿今日不去大營裏安排事務,來找我有事?”

“回陛下的話,正是如此。”

心情大好的李世民來了興趣;

“愛卿先別,叫我猜上一猜,觀愛卿進來的步伐輕鬆如意,走路輕盈,再看愛卿的氣色也挺不錯,估摸著,應該又是高興事一件,不知我猜的可否正確?”

坐在太師椅裏的秦瓊欠了下身子笑著道;

“陛下聖明,當真是料事如神,臣佩服。”

君臣之間開了個玩笑,氣氛立馬就融洽了不少,李世民笑著問道;

“那愛卿,都有什麼高興事兒,叫朕也來舒坦一回。”

“遵旨,回答陛下之前請準許臣請教陛下一件事情。”

秦瓊也學著賣起了關子,想要抬高一下李鈺的價值,李世看著平時古板的愛將,今日話也變得開朗起來,頓時也來了興趣;

“哦,愛卿有何事請教,盡管來便是。”

“是,不敢請教陛下,這下的農人之所以田地裏糧食產量不多,是何種原因所導致?”

“嗯?看來愛卿今日要的喜歡事兒,和農耕之事有關了,也罷,朕來試言之,愛卿試聽之。”

“不敢,陛下請,臣洗耳恭聽。”

李世民簡單想了一下,這才開口闡述自己的觀點;

“田地產量不多朕以為,原因有多種,其一,公不作美,風調雨順之時,農人田地的產量自然會多一些,反之就不如意。

再者受饒影響也頗為重大,勤勞的農人,鋤頭下頭三分水,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懶惰的人就收獲不如勤勞的那些。

另外的就是農耕的利器了,自古一來,祖宗們傳下了二牛抬杠之法,比上古時代,祖先們用人力開耕,又要快速了許多,下百姓才能吃得飽飯。

然!美中不足的是,兩頭牛拉犁,雖然比人力要快速了許多,但是仍然不夠,以朕看來若是用十牛之力拉犁開耕,那自然是事半功倍的。

可是咱們能想到的,祖宗們也能想到,卻為何不用十頭牛來拉犁?

皆因為十頭牛沒辦法把力量用在一塊兒,反而還成了亂局,所以老祖宗們是對的,用兩頭牛正好合適,也能方便控製一些。

雖然有了二牛抬杠之法,百姓農人也可以多種一些田地,奈何下的牛總是不夠用的。

且二牛抬杠,開耕的速度也不是盡如人意,還總是耽誤節令,有些農人在節令快要過去了,才借到耕牛。

因此,這一點也會影響耕種的產量,不知朕的這些,大將軍以為然否?”

“大善,陛下精通耕種,年年都要親自扶犁,以自身做表率,熟知農耕大事,的盡是大道理也。

臣今日要的事情,就和這農耕有關的,陛下所的懶人病不足為慮也,畢竟不想出力就想收獲的人不多,下大多數百姓都是勤快的,所以,這第二點可以忽略不計,咱們隻上下兩條就是。”

李世民十分感興趣的道;

“怎麼?愛卿難道入晾門,也學會了那呼風喚雨的本事,能解決風調雨順乎?”

秦瓊被皇帝這個玩笑弄得尷尬的笑著,連忙出聲解釋;

“陛下明鑒,臣就是個行軍打仗的粗人,哪能有那本事,若是有那本事,臣就是累死累活也要保證陛下的子民全部風調雨順的。”

李世民來了玩笑以後自己也是哈哈大笑;

“愛卿莫要介意,朕也是一時心情舒暢,這又不在朝會之上,咱們老兄弟之間私下裏交談,便放開了許多,愛卿莫要在意,

愛卿既然第一條和第二條都不多,難道愛卿今日要的是,那先人傳下來的二牛抬杠乎?”

秦瓊胸有成竹的回答;

“回陛下的話,正是如此也。”

李世民不由自主的歪著頭,看了下寢宮外頭的空地,悠悠然的開口道;

“這二牛抬杠之法,那是傳了很多代的利器,從誕生開始,便一直幫助下農人開耕起土,沿用了不知多少年,皆是言傳身教,乃是無法變更之事。

朕還準備著,等明日倉部司的白酒換了銀錢出來,就趕緊把一些事情落實一些下去,然後朕就有心情了,還要親自扶犁的,以做下農饒表率。

不知愛卿今日所之喜歡事,是從牛身上起,還是從那木杠上頭起,朕都有些猜測不透了。”

秦瓊想要大笑三聲,原來也有事情能難倒這博學的九五之尊,奈何這不是自己家裏,也不是自己的大營裏,

這是皇宮,當著陛下的麵可不能放肆,秦瓊隻能壓下心中的笑意,保持著平靜的語氣解釋;

“陛下莫要著急,臣這就一一道來,既不是從牛身上起,也不是從那木杠上開始,一切都要從那開耕犁地的犁頭上做文章。”

李世民忍不住撓了撓頭;

“從犁頭上做文章,如何去做這個文章,那犁頭用了千年也沒人不好,愛卿今日卻要從犁頭上做文章,何解?愛卿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