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十號年齡不一的孩子剛放下酒杯,外頭就進來一個內侍。
“啟稟縣公,有門下中書兩省的官員,要來宣布製書,請縣公斷決。”
李鈺朗聲開口,神定氣閑;
“開中門迎接,至中院內,另置辦香案,以接製書。”
“唯!”
站起身來的李鈺一邊走一邊拱手;
“諸位稍待片刻,去去就來。”
“可。”
“賢弟隨意。”
都是提前安排好的,長孫皇後早就通過氣的,甚至李鈺連內容都一清二楚,自然是心中有數了。
迎接了兩省官員到中原裏,兩邊寒暄過後,官員打開製書就念;
“貞觀三年八月十九,中書令……中書侍郎……
朝散大夫守中書舍人……
侍中兼黃門侍郎
朝請大夫守給事中
詔書如右,請奉
詔付外施行。謹言。
門下……
告開國縣公李鈺,詔書如右,符到奉行……”
對於迎接聖旨,李鈺還是老樣子,你念你的,我睡我的。
不過後頭正堂裏許多耳朵都是靜靜的傾聽。
直到念完之後,正堂裏頃刻間就開始了議論,當然了都是壓底著聲音。
“公爺?公……”
“嗯?哦,念完拉?”
“是啊。”
“哦。”
李鈺笑著走上前去,順手把兩個金錠子塞給兩個宣讀的官員,當然是提前晃了一下叫對麵看的清楚明白,可不是銀子,這是金。
兩個官員笑的合不攏嘴…
“恭喜公爺出仕為官。”
“賀喜公爺入仕為官。”
“有勞了,多謝多謝,就請兩位正堂上座。”
“不敢,一是皇命在身,二還要回省裏回複,不敢耽誤的。”
“也罷,改日再請,兩位慢走。”
“公爺留步。”
“請。”
兩人也是說的冠冕堂皇,其實這裏根本沒有他們上座的資格。
李鈺有些不太滿意的回歸廳堂,可一百多兄弟都是瞪著眼睛看著他。
因為什麼?
因為李世民給了李鈺一個正六品下的武將職位~振威校尉。
李鈺覺得自己對朝廷的付出,怎麼著也應該給個正五品上的將軍,他實在沒想到李世民摳門成這樣,給個六品就算了,還是六品下的等級。
李鈺覺得自己現在和看守皇城的那個校尉差不多了。
所以李鈺這幾天一直不高興,稱病不出,哪裏也不去,就呆在大安宮裏誰也不見。
還是長孫皇後和秦府,程府兩個嬸娘,三個娘娘來好言相勸,哄得李鈺開了大門,邀請往日的兄弟聚會。
記得那夜……
“我的兒,你可不知這其中的來去呀,這都是娘娘我和皇帝陛下快撕破了臉,才給你弄到手的呀,傻兒!”
“別鬧了娘娘?”
“兒覺得這個職位和尉遲叔父手下那個,就是看守皇城前門那家夥一樣啊,不都是個六品下的校尉嘛?
這算什麼?娘娘您給評評理?兒以後難道也要去看守城門?
我才不幹呢,誰愛幹誰幹。”
李鈺聚會前兩天的夜裏,長孫皇後把李鈺叫到了自己的跟前。
“你這孩子,知道什麼?”
“兒當然知道了,那個陳校尉就是個六品下的,兒問的清楚明白呢。”
“蠢貨!那姓陳的,娘娘我也知道一些,在尉遲大將軍手下,生死都經曆過多次的人物,撿的一條命回來,不知流了幾多血,才換了那個職位,你可明白這些?”
“那當然不能隨便給了,這個我還是懂的。”
“你明白就好,像你這般,剛一出世為官就給你這個,你可知道,朝廷裏有幾個?”
再者說了你不看看你才幾歲?我的兒呀,你還沒有二十及冠,且明年才十八成男,這個時候給你這個,你還不知足嗎?”
你再看看程家的大朗,之前他成男出仕為官的時候,才是個從八品下的職位呢,這都幹了好幾年了,現在還是個七品下的,能跟你比?
就這都是人家爭氣滿腹經綸,一肚子學問,在兵營裏又幹的仔細,你阿耶才給他升到這裏,……”
很不滿意的李鈺噘著嘴;
“他才不是我阿耶……”
“啪。”
“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