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治國十條(1 / 2)

封建王朝幾千年之所以選擇儒學作為國學。就是因為儒學裏麵有太多愚民的東西!

統治者利用儒學,把人分為三六九等!宣傳人從出生就有貴賤之分。還有君臣,父子,夫妻等一係列的嚴格的等級製度。

所謂(天子牧民),其中的那個“牧!”字,基本已經把事物本質表達的非常清楚。

老百姓對於不懂的東西都會選擇相信。因為他們沒有文化,也講不出道理,所以隻能聽那些會講道理的人的話!

可這些天子懂啊!國家是啥?國家就是江山社稷,可江山社稷沒有了百姓還就什麼都沒有了。

要知道農民的糧食,婦人的布匹。工匠的器具。還有商人額貨物流通,才是構成國家最起碼的東西!

所謂仕農工商,農工商離了仕都能活。你讓仕離了農工商試試?

可是老百姓再老實也是有底線的!雖然那底線低的可憐。要求也隻是能活下去就行!一旦破了這個底線,你統治者再舌戰蓮花都不行的!

姚崇的話讓唐玄宗腦子“嗡!”的響了一下!“民變!”兩個字,如一根尖銳的刺,一下紮中了唐玄宗的內心!-

“會有那麼嚴重嗎?”唐玄宗還是帶著僥幸的口吻問了一句。

冷毅恰到好處的開口,“皇上,國庫和各地存糧,若是救助一省百姓尚能維持!若是幾省都顆粒無收,那就不知道會死多少人了!”

唐玄宗猛的站起:“那就滅蝗!”

“皇上聖明!再說皇上本是天子!上天之子又何懼區區蝗蟲?”冷毅的話一下讓忐忑的唐玄宗踏實起來。

姚崇看了一眼冷毅,心裏暗暗讚了一聲!

得了聖旨的兩個人出來,去了議事所,盧懷慎和魏知古見到聖旨自是無話可說。本來唐初的議事所叫政事堂,在負責監察之職的門下省之內。

可惜魏征死後,再也沒有了那種敢於直言,不畏皇權的直臣。門下省逐漸失去了意義。

武則天死後,政事堂就改到皇帝直轄的中書省,基本成了一言堂。因此大臣們的不同意見也就隻能成了呱噪,而毫無意義了!

幾位宰相商議了一番治蝗的具體措施。無非是好的州縣獎賞,不好的申飭。加上一些具體的治蝗措施,於是,長安的各種政令雪片一般被快馬送往各處蝗災州縣。

所有的百姓都動員起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治蝗運動就在山東,河南,開展起來。

百姓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自發的嚐試出各種有效方法。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深夜挖坑,在坑裏點燃篝火。因為蝗蟲的趨光性,紛紛紮向火堆,瞬間燒死無數。沒死的也被迅速掩埋。

此方法被迅速報到長安,姚崇大喜,命令重獎發明之人。然後迅速推廣。一時間,蝗災很快就被遏製。

甚至於,姚崇不辭辛勞奔波各地,親自主持滅蝗事宜。有一次,開封有個地方官叫倪若水的,竟然還在那大肆宣揚,說蝗蟲是上天降得災禍。不能捕殺,要虔誠祈禱。以此感動上蒼,收回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