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向來是個想做就做的人。把郭子儀叫來,把自己的想法詳細的跟他了一遍。
郭子儀是誰呀?那是大唐後來戰神一般的人物。憑生幾乎沒有敗績,之所以跟著王強本來也是想做出一番事業的!
現在每練兵練的自己都跟炸藥一樣。恨不得找個堅固的城池練練手,王強這想法簡直就是雪中送碳啊!
兩個人拿著地圖一陣查找,決定了先沿著商道去南詔,然後再到大食。此刻的南詔和大食都屬於那種國林立,各種為證。殺的亂七八糟那種。幾百饒商隊出去危險肯定會有,但是正兒八經的大國不會去搶劫商隊的!
而強盜類的若是搶劫,估計郭子儀巴不得他們能來呢!隻是這條商路難走車輛肯定是不行了,隻好用馬,牛,駱駝之類的馱。而武器彈藥之類的必須還得帶充足。看來,這將是一支龐大的商隊!
年輕人幹就幹!貨物家裏都有,再帶些絲綢就行了。隻是要買些牛,駱駝之類的運輸牲畜。這些準備起來也很快,沒用一星期。便都萬事俱備。
挑了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商隊便出發了。此時的冷蕊和郭子儀早已經有了情愫,自是戀戀不舍的依依惜別了好久。還被王強嘲笑,最後的結果肯定是王強的耳朵又受罪了。
此時的顏令賓也成了一個女強人,沒日沒夜的擴充自己的產業。經常去外地,王強常常幾見不到人。
永穆和李瑛整日裏忙著上課,好像就王強自己成了閑人。整溜溜達達的無所事事。
時間一晃便到了大考之日,本來,王強是不讚成同官學子們去參加朝廷的春闈的。
但是經過孟浩然幾番勸,也就答應了。再李隆基似乎也對這件事略有微詞。於是王強便從善如流,允許參加考試了。
隻是唐朝的科舉製度比較麻煩,幾十個科目分別報考。但是參加考試必須要有人推薦,獲得推薦資格的士人叫做舉人。
舉人也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私塾或者鄉館的士子參加縣學考試合格獲得尚書省的省試資格。另一種則是直接由官府的縣學,州學以及長安的管學直接舉薦的學子,這樣的可以免去鄉試,直接參加省試。
但是這個舉人隻是臨時稱號,如果考不中就一點意義都沒櫻因為下一次仍然得找人去舉薦。
科目雖然多,但是每年都舉行的考試隻有兩種。就是明經和進士。
明經比較好理解,就是經論。都是儒學方麵的知識。就是挑一段經文,讓舉人們回答其中的十個問題。然後再根據時政,提出自己的三條方略。
至於進士,李隆基徹底顛覆了人們的認知!就是考詩詞!給出題目,讓你作詩。根據詩的韻律,對偶。情況打分!
不過就算高中你也先別得意!還得參加吏部選拔。這個就得靠關係了!所以,唐朝時期貧民若想當官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舉薦都能把你愁死!
試問,老百姓認識誰?因此唐朝曆代的科舉改革基本都敗在這個舉薦製度上麵!從李世民開始,就想讓貧民參加科舉。削弱甚至取代世家大族的統治地位,但是做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