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夷為平地(1 / 2)

“父親,他若是再逼我們,我們就去投降大唐!反正到目前我們並沒有跟唐軍有過多少衝突。”

兒子史朝義的話,給了史思明提醒。對啊,我又不熟非跟著大燕。我現在就上去投奔大燕。

史思明這家夥心思縝密,並沒有冒然行動。而是寫了降表,直接派人送去長安。

接到降表的李亨自然大為興奮!群臣也是一連串的拍馬聲。無非是陛下英明神武,威震八方之類的話。

李亨想了一下,對於這個叛軍的二號人物,自是不可怠慢。立馬下旨,封史思明為歸義王,並兼範陽節度使。揮下八萬人馬和十三郡依然由他節製。

安慶緒知道這個消息以後大怒!跳著腳在殿上罵了史思明半。

高尚卻笑著勸到,“陛下不必在意。李亨收他,也不過緩兵之計。而且史思明也不會真的投降。隻不過是拒絕出兵的借口罷了。”

還真被他給中了。史思明投降後並沒有真心歸附,而是不斷的招兵買馬。隊伍很快的由原來的八萬擴充到十幾萬。

他的這些動作自然會被人報到長安。李亨邊和大臣們商量鏟除他,隻是這個消息也很快傳到史思明耳鄭他一怒之下又造反了!

不過他的歸順和造反本來對戰局影響不大。因為他一直就沒有參加過大的戰鬥。唐軍也就是一直沒有針對他。

但是這次重新造反,他就必須有個態度了。不然就會真的兩麵受敵了。

而此時安慶緒占據的鄴城正在遭受唐軍七個節度使二十萬軍馬的圍攻。

戰鬥整整打了四個月。雖然戰局總是岌岌可危。但偏偏卻一直沒有攻下。

這時候,安慶緒知道史思明又重新反叛自然大喜。便又命人傳旨讓他速帶兵來救駕。

史思明和眾將一番密謀後立即率領全部人馬直接殺奔鄴城。唐軍問訊,立馬在半路設伏截擊。

或許是意吧,兩軍擺開陣勢剛要廝殺。不料突然間昏地暗。劇烈的狂風撲麵而來。

剛剛舉起刀槍的將士被刮的站立不穩。在風中踉蹌著。關鍵還有黃沙,讓人根本睜不開眼睛。

這樣還如何能打仗?除非是揮刀亂砍,不分敵我。

雙方的將領趕緊命令自己的軍隊後撤。吆喝聲亂成了一團。跑出幾十裏以後。

很多士兵才發現。原來自己跑到敵軍陣營裏麵來了。機靈點的就趕緊投降,不機靈的就直接被抓起來了。

其實現在看來,這就是北方地區一次典型的沙塵暴。不過那時候的北方還處於水草風貌之地。不知道為啥突然爆發沙塵暴。

但那時候的人不懂啊,所以很多史料把這場沙塵暴描繪的玄而又玄。基本都扯到神靈身上去了。

史思明的軍隊並沒有遠離,因為他們的後方有點遠。

但是唐軍確是六十萬人馬,而且分屬九個不同的節度使。這一潰散就整個亂了。

因為此時大唐的節度使跟叛軍沒啥區別。各自為政。士兵們隻能各自尋找自己的統帥。可是哪裏找的到。

最後,全部都退回到自己的封地之內。唐軍的這次大軍合圍,便被一陣風給徹底的吹滅了。

最大的損失就是讓史思明趁機又占領了洛陽。此時的史思明軍隊已經軍紀渙散。到處燒殺搶掠。連洛陽的殿,很多都被搶劫一空後,付之一炬。

大臣們紛紛上奏,請李亨認命一個統一的元帥。李亨猶豫許久,也下不了決心。

最後君臣爭論許久,想出來一個折中的方案。派遣太監魚承恩為監軍,負責聯絡個節度使兵馬。

若是李隆基在此。肯定會把這個決定給否了,若不是太監監軍。就不會有高仙芝的大敗。現在大唐還好好的呢。

南京的高仙芝派出好多百姓,去東京散布一個消息,是因為郡王大欽茂不來參見皇子。要派軍艦去炮擊東京。

因為兩府相鄰,百姓之間便有許多扯不斷的親戚。這個消息傳播速度極快。

而且大炮的威力更是被宣傳的神乎其神。雖然,百姓誰也沒見過大炮是什麼東西。

但是這並不妨礙傳播者的熱情。他們加上自己的想象,基本上大炮形容的跟打雷一樣。

至於打雷會不會損壞城牆,那就不在他們思考的範圍之內了。

這個謠言在百姓之間引起的恐慌是是巨大的。不少的百姓開始扶老攜幼的逃離東京城。

林培光沒有管這些事。因為百姓走的越多,各種損耗就會越低。而大軍能堅持的時間也就越長。

他之所以不願意跟華夏軍衝突,就是怕他們手中的那種震雷。至於大炮如何,還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