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他們表現的越是風輕雲淡,弄得路過的人看向縣衙的目光更加異樣。
要知道現在的華夏官府跟大唐時候不同。大唐時候隻在意上麵的風評,至於百姓的評價,根本不在意。
因為能不能提拔在於上麵,而不是下麵。所以隻有把上官忽悠好,基本就不會有啥風險。
至於百姓,欺負你們咋了?咬我啊!
但是華夏卻不同了,官聲很重要。對於官員的考察中,百姓的風評是很重要的一項。
要知道華夏官員可不是鐵飯碗,政績不好,不僅僅是不能升官的問題。
而是這個官還能不能當下去的問題。
縣令姓馬,是山東人。和孟家家主孟祥原本就熟識,以前私交還算過得去。
畢竟大唐律法還是保護地主階級利益的。
隻是馬縣令做了華夏的官員之後。兩個人關係都開始緊張了。
畢竟現在的法規保護的是平民的利益了。如果任由他們這麼折騰下去。自己這縣令到了年底考評的時候也就做到頭了。
因為百姓永遠不會認為皇帝不好,現在的日子都是皇帝給的。
而你一個縣令竟然用低於市場價的錢去收購人家土地。這不明擺這利用職權貪汙嗎?
其實這也是孟祥高明之處,他不針對政府。但是針對官員。這手法讓馬縣令比吃了蒼蠅還要惡心。
不過還無可奈何,人家不吵不鬧。每天就是來問問事情怎麼樣了?什麼時候能給一個合適的價格。
其實這一類的事情大唐並不少。特別是南方地區。
不過南方地區政府采取的手段比較激烈。但是在長安,官員們顧及就比較多了一些了。
眼看著太陽又到了正中,馬縣令想了一會。歎了口氣。
走出衙門朝孟祥一幫人拱拱手:
“各位請了,今日本官家中無飯。我請各位去餐館用餐如何?”
眾人目光都看向孟祥,擺明了都以他馬首是瞻。
要說這個孟祥在長安縣也算有些名望。過去的文人講究個氣節。
如孟祥這樣在百姓們心中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文人。不去做官而甘心務農。本就會被人高看一眼。
再加上他不做官的原因是因為看不起李唐皇族的出身。
這樣的理由可就相當的牛X了。這叫什麼?這叫傲骨!
有這種傲骨的文人,百姓們雖然不懂他們的堅持對或者錯。
但是那敬仰之情便如那滔滔江水隻延綿不絕。
也是因為這個,一些小家族的子弟便想拜入孟祥門下。
孟祥到是也不推辭,既然不當官。但是教授一些弟子總不是壞事。
萬一有人當了官,那時候講究師徒如父子。他也算官爹了。就算沒有做官的,也能給他揚名。
更何況,那個時代讀書人少。像他這種聲望的先生,束脩不會少的。
這也算給家中增加一份收入。相對於經商。做先生名聲要好聽的多了。
看著大家都看向自己,孟祥矜持了一下。便開口道:
“大人客氣了,草民如何敢叨擾您。您還是自便吧。我們身份不同,就不要拉低縣令的品味了。”
這話說的很謙和,但是綿裏藏針。弄得馬縣令臉上一陣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