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俠之小者(2 / 2)

舉事,既是軍事,也是政治,不能隻顧及個人的道德聲譽和道德感,更要考慮天下大勢和國家民眾的利益,變通經權。

駱隱說,黑白掌門翟白曾親自找徐敬業勸止起事,說過了此番道理,徐敬業也認同翟白講得在理,徐敬業說:明知事不成而欲成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以死衛道,是要讓武周知道,天下人不可欺,即使事不可成,也要迫使武周還大統於李唐,則諸人為忠義二字,死何足惜。

(注:真正史實,徐敬業起兵時,武則天還隻是臨朝稱製,也就是相當於慈禧老太太的垂簾聽政,還沒登基,這裏這樣寫隻是為了方便敘事。)

話說到這個份上,那就無話可說,隻是可惜一些跟從和被裹挾之人的性命和家庭。

長輩的這些爭論,在賓遜心裏掀起了巨大的波瀾,並惶恐不安,因為自己心裏也隱約認同黑白門人的說法,大家都活的好好的,何必一定要折騰,折騰自己也就算了,還要連累別人,這算對還是錯,同為一父之子,自己和大哥認知迥然不同,這讓一直把父親和大哥視為人生楷模絕對權威隻會對不會錯的賓遜,心中害怕,父親和大哥認為可以用生命去維護的事,自己卻可以不以為然,到底誰在自私?你之砒霜我之蜜糖,我之價值連城,你之棄若草芥,是做大還是做小?是做管天下事的大英雄,還是做隻疼自己的小民?自己可是隻想小不正經、小得意、小溫暖、小確幸、小日子、小人物、小人生。

難道隻能做大俠,就不能做個小俠,甚至微俠嗎?小的就一錢不值,不值一提,不值一哂嗎?

或者俠本身就隻能大不能小呢?

唉,要是莊珂也隻是喜歡大俠大英雄,那可咋辦呢,愁死黑寶寶了。

有人去做大,總得有人去負責小吧,就像兄弟中有人負責盡忠,就得有人負責盡孝吧?

一定要業高責自重嗎?

頭大,糾結,又不敢問別人,更不敢問老爸,看老爸這忠義正直把五千年苦難五千年興亡全馱在背上的臉,哪敢去問。

眾人盡皆散去,駱隱率影子客回揚州,徐敬業即將在揚州起事,駱隱讓賓遜隨莊家事畢後來揚州保護哥哥。

莊蘭告訴賓遜和莊珂,賓遜四人離開逍遙山莊後,莊蘭他們隨即收到有不明人物在四明山出沒的消息,怕有人要搶奪秘笈,所以莊蘭偕同莊重莊諧迅速趕到四明山忽孫墓,並成功找到了秘笈,可是老等不到賓遜四人,隻好去明州找青餘堂,路上遭遇地震,並聽聞海仙半島發生海水洪災,隻好繞道到了青餘堂,才知道四人已經去了四明山,推測遇到了洪災耽擱,他們又到海仙半島找尋,久尋不獲,這時傳來有人在四明山設伏襲擊武林人士的消息,手法疑似雙煞,武林人士受襲嚴重,華山、青城、太行、黃山、泰山等諸門派皆有死傷,遂聯係丐幫春秋黑白,共同逆襲雙煞,後來影子門也參與了進來。

現在要盡快護送老爺子回去養傷,既然到了四明山,賓遜也應回故地去見見白猿,還要去青餘堂報趙明誌失蹤的信,以及請傅青山解豹鼬之毒,莊珂想去的話,也可順便去,祭拜一下爺爺和奶奶,並叮囑還是要小心陰煞,莊珂遲疑了片刻,說那肯定要去祭拜一下爺爺奶奶,搞得賓遜的心忽上忽下的。

四人分道揚鑣,莊蘭陪老爺子和丐幫諸人一起北上,戚巧和大哥依依不舍的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