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修煉的童年 一(1 / 2)

德興出生時已是四級魂力,遠超兩位哥哥出生時的二級魂力,所以尤大將軍對他是給予了厚望,給他請了名師從小傳授功法,一有空閑還會親自教導。

尤大將軍是行伍出身,經曆過戰場的鐵血洗煉,雖然他也很疼這個小兒子,但是到了校場上是一點都沒放水,尤其教導小德興更是格外的嚴格與嚴厲。

不過小德興的表現遠遠超出了父親的期望。

校場上一同參加訓練的是整個尤氏家族的年輕一代,尤家是一個老牌貴族世家,從中正國本朝開國傳承至今,已曆三代,現在整個家族已有八十多戶,這一代的年輕人有兩百多人,16歲以下還在家族訓練的有一百二十多人,從5歲到16歲,按每4歲一檔,分成了3個方陣。

德興處於5~8歲這個陣營,訓練項目隻有三項,第一是,長跑10000米之後,打坐吸收靈石的靈氣熬煉肉身;第二是,訓練基礎刀法,刀有八法,分別是掃、劈、撥、削、掠、奈、斬、突;第三是,每天早中晚三次的套路修習,功法是八段錦,八段錦沒有實戰作用,但是對於武者的身體調理非常有幫助,武者高強度的訓練往往會留下暗傷,長期積累會損傷身體本源。有一段口訣說的就是八段錦,“子後午前做,造化合乾坤。循環次第轉,八卦是良因。”

總體來說尤家的訓練很有章法,有強度,但不蠻幹,既要講究進度,也要考慮長遠的發現。

尤家子弟以後大部分都會從軍,經過多年的摸索,確定了以刀為主修武器,刀招沉猛,刀法大開大闔,變化較少而威力不減,很適合在戰場上發揮。同時,他們也有較少的劍法,槍法,棍法傳承。

對於德興他們這幫小孩子,刀法方麵隻教授基礎八法,尤家曆代先祖高人認為,基礎刀法是刀道的魂,基礎越紮實,理解越深刻,以後進步的空間越大,他們認為刀法有三境,一境,手中有刀;二境,心中有刀;三境,魂中有刀。達到第三境,則,技近乎道。

聽到教習的講解,德興想起了以前生活在三維地球時期,自己最喜歡的古書《老子》所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合於道,而又論道,這可能算是他“重生”所帶的唯一的金手指了。

因為孩子們力氣還小,就每人發了一把木刀練習,雖然是木刀,但也有講究,選材秋木,木質細膩,重量適中,散發出淡淡的甜香味,怡神醒腦。對他們的基本要求是,精確的揮刀八千次,也就是每式一千次。

小孩好動,枯燥的練習,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煎熬,八千次的揮刀更是巨大的考驗。德興心性成熟,而且他也一直把這次重生當成上天的恩賜,一次讓他在異世改變命運的恩賜,因此他心裏隻有努力的決心,訓練的樂趣,沒有絲毫的不耐。

但是,畢竟他的身體還隻是個五歲小朋友,練習到4000次的時候,不論他的決心有多大,心態有多好,無奈兩臂如同灌鉛般沉重,刀把把手掌磨出了一排血泡,握刀之時如同針紮一般。強打精神,努力收起眼眶打轉的淚水,舉刀,揮刀,舉刀,揮刀……

天色慢慢變暗,暮色將其,在他的堅持下,已經揮刀了七千八百次,古語雲,一百步半九十,最後的兩百下突刀,他使出來如蝸牛一般慢,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出刀的角度,出刀的距離,沒有一絲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