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書房內除了明武帝、太子和襄王外還有三位文武大臣,徐文宣、黃康友以及紅澤三位年輕人幾乎成了背景。
幾乎沒有他們話的份兒,有需要時,明武帝才會特別點名誰發言,紅澤身份不同,他非常習慣這種場合,而徐文宣和黃康友兩人則像呆雞一樣立在一邊一動不動,不禁想叫他們來幹什麼?
明武帝與大臣敲定計劃,吩咐太子帶領襄王大臣擬定方略呈上來,並命他們即刻去辦。
太子告退時,朝著紅澤勾手,“走啊!”
明武帝嘴角微微抽動,你怕鬼麼,還要叫上兒子一起?
難怪老三總瞧不上你,要不是有臣子在,老子非訓你一頓。
徐文宣二人於紅澤一起向皇上施禮告退,明武帝眼皮都沒抬一下,“你們三人留下。”
太子聞言,吐了吐舌頭才走,明武帝見狀,抬手撐頭,用手掌擋住自己半邊臉。
他的長子怎麼養成憨憨了,一把年紀喜歡跟年輕子混,要不是孫兒得用,他真想……
紅澤規規矩矩的問:“皇上有何吩咐?”
明武帝起身,從書案後走出來,“你們幾人是否認為來此沒派上用場?”
他們哪敢心裏話,從今商議的情況看,他們來的確沒什麼用,該的上次都得差不多了,隻偶爾表達一下想法。
紅澤會話,立即表示他們聆聽教誨,受益匪淺,另外兩人一齊附和,大致意思都差不多。
明武帝誇他們有悟性,隨口考校起來,看看他們剛才是否真的用心在聽。
對於像他們這個年紀的年輕人,明武帝要求不高,幾人勉強過關,表示要獎賞他們。
三人心下歡喜,麵上卻一派從容,謙虛的表示計謀未見效果,不敢領功。
明武帝對此非常滿意,隻道:“朕獎賞隻因你們有一顆憂國憂民的心,感想也敢,你們是有想法的年輕人,赤鳳國需要你們這樣的棟梁之才。
至於計策是否能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這不需要你們負責,朕一向獎罰分明,三子的功先記著,你二人擢升至修撰。”
紅澤聲提醒,“謝恩呐。”
徐黃二人這才反應過來,叩謝主隆恩。
兩人以前琢磨過,認為隻要明武帝采用計策,他們會立大功,封賞自然少不了,還想著皇上嘉獎升官品,他們要婉拒,表示德不配位,要熬夠資曆得到名副其實的位置。
卻沒想到隻擢升半級,徐文宣相當於官複原職,心裏的落差很大,傻眼兒了。
徐文宣在想要不要提一下柳明軒的事,按照眼下的情況,他覺得有點懸。
然後又聽明武帝:“你們還年輕,擢升太快並不是一件好事,以後盡心竭力辦事,朕心裏有數。”
“微臣遵旨。”
徐文宣不便開口直接替柳明軒邀功,隻得求助紅澤,後者會意,點點頭,“你們先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