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半個臨朐(3 / 3)

徐二虎和新加入的一些人心裏很是服氣,有理有據賞罰分明,這才是隊伍該有的樣子。

接下來的日子,孫柏慶、李三娃等首領輪流充任主帥,帶領新柳軍在一個月內橫掃小半個臨朐,黑鬆山向北向東四十裏內所有綹子被掃蕩一空,收編的收編,消滅的消滅,最不濟也會趕的遠遠的。

境內百姓拍手叫好,新柳軍也聲名漸起。

臨朐縣衙左右為難,不想境內出現這麼個不可掌控的勢力,卻又無可奈何,人家畢竟沒犯法,保境安民隻對土匪作戰也不許嗎?再說現在世道不好,多少莊堡都招募壯丁護衛家業,朝廷也沒下令禁止,單單對這個新柳寨下手?可這個也不是泥捏的,不好彈弄啊。

最後臨朐縣令和屬下一商量,算了,隻要他沒舉旗造反,沒來攻打縣城,先就這麼樣吧。

新柳軍經過一個多月的征戰,隊伍的戰鬥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尤其是將領的統兵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隊伍的人數也擴充到一千二百人。

隻是糧食依舊緊張,境內所剿滅的土匪也都家底薄弱,甚至有的綹子早就要斷頓了,新柳軍的隊伍剛一到就舉寨投降,打不過是一方麵,吃不上飯才是主要的,於是一仗下來不但沒有收獲,反而多了幾十張嘴。

好在李狗子等人很給力,這些小年輕可是為蕭正解決了大的麻煩,十幾個人卯足了勁往山上劃拉錢,在營丘、北海甚至都昌一帶打悶棍、綁票幹的不亦樂乎,甚至應聘完夥計,裏應外合把東家的錢財偷出來。

蕭正一再叮囑他們小心行事,好在他們雖然得意卻沒忘形,以前流浪乞討的生活讓他們始終保持著習慣性的戒心,所以年紀雖小也算是經驗豐富,沒出什麼問題。

新柳寨這裏陸陸續續來了十幾個教書先生應聘,許是日子捱不下去了,而且新柳軍的名聲還算不錯,這才仗著膽子來試試,蕭正來者不拒,哪怕學問差些也都收了下來,這些人自是感激不已。

三月末,天氣轉暖,蕭正將黑鬆山上所有村民按戶分成十五個生產隊,在新柳軍的護衛下開始墾荒種田。

事先,蕭正彙同李同甫、楊文昌和一些在農事上經驗豐富的老人召開了春耕的會議,怎麼種、種什麼、大致需要多少種子、農具,這些東西蕭正真不太懂。

經過幾天的討論,最後在農作物方麵形成了統一的意見,荒地以蕎麥為主,這東西對土壤要求低,生長期短。

熟地則以粟為主,這是主要糧食,另外,如果時間來得及,就在新柳寨附近種植些小麥和大豆。

詳細統計了所需的各種物資,大部分都需要從外麵購買,雖然新柳寨的鐵匠鋪已經能夠生產出新式的耕犁,不過蕭正也不敢保證實際效果如何,而且數量也不多。

所以蕭正從庫房提出銅錢,在附近蔣家鎮、臨朐等地購入了大批的種子農具,還有少量的耕牛。

山上是個什麼情況大夥心裏都有數,因此一個個都卯足了力氣,一畝畝的土地開墾出來,重新種上糧食,很多人心裏都感到了踏實。

可臨朐縣衙不幹了,這麼大張旗鼓的開荒種地,還把不把朝廷放在眼裏?不錯,朝廷是鼓勵開荒,可那是對農戶,你們這些人都是沒有戶籍的流民,也不到衙門備案就直接占地耕作,這和造反有何區別?

捕頭馬全硬著頭皮來找蕭正。

蕭正訴說了新柳寨的苦衷,兩千多人吃不上飯,怎麼辦?不能都去縣衙討粥喝吧?希望各位官爺能行個方便,同時應允夏收的時候會按照朝廷法令繳納租賦。

馬捕頭就坡下驢回到縣衙稟報,臨朐縣令趙才一紙文書遞到郡城,然後就再無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