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1日,北美票房年冠頭號種子、“饑餓遊戲”大結局第一章節《饑餓遊戲3:嘲笑鳥(上)》以帝王之勢空降冠軍,1.23億美元的開畫成績也成為北美今年的最高首周票房。
由於“嘲笑鳥”的壓迫性氣勢,其他公司紛紛避讓調整檔期,致使本周僅一部大規模公映新片上映。
北美電影市場大盤TOP12總額相比上周上揚44.5%,總收入回升至1.87億美金。
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2014.11.21-2014.11.23):
第1名,《饑餓遊戲3:嘲笑鳥(上)》, 周末票房12300萬美元,量天尺,累計票房12300萬美元,上映院線規模4151家,投資成本1.25億美元;
第2名,《超能陸戰隊》,周末票房2008萬美元,迪士尼, 累計票房13570萬美元,上映院線規模3650家,同比上周跌幅42.1%,投資成本1.65億美元;
第3名,《阿呆與阿瓜2》,周末票房1382萬美元,派拉蒙,累計票房12069萬美元,上映院線規模3415家,同比上周跌幅46.7%。
……
劍指2014年北美票房年冠的《饑餓遊戲3:嘲笑鳥(上)》本周帝勢君臨,量天尺為影片開出與係列前兩作持平的4151家上映院線規模(第一部4137家,第二部4163家)。
周末三日單館成績達到29631美元,周末三日總收入1.23億美金,兩項指標都超越《變形金剛4》(23633美元,1億)成為2014年現階段北美的開畫、單館成績(wide級)之冠。
不過其他指標就沒那麼出眾了。
11月21日周五單日票房收入5515萬美金,位列北美影史周五單日票房收入榜第14位、北美影史單日票房收入榜第17位。
1.23億美元的首周票房位列北美影史11月開畫榜第六位, 位列北美影史開畫票房榜第15位。
同時這個首周末票房在“饑餓遊戲”係列內部同樣墊底,低於第二部《星火燎原》的1.58億和第一部《饑餓遊戲》的1.52億。
如今大結局拆分已經成為潮流,對於這種商(pian)業(qian)模式各有各的看法!
這種拍攝模式最早起源於《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隨後《暮光之城》、《破曉》、《饑餓遊戲》都開心的模仿了。
對於《死亡聖器》的拆分大家都比較能接受,看看原著第七部小說陡然增加的厚度,以及J.K·羅琳將“尋找6個魂器”的職能全部壓給最後一部的同時。
還拋出“死亡聖器”的全新概念,一部影片的時間的確捉襟見肘,當時華納決定拆分大結局也是有所考量。
相比之下,《破曉》與《嘲笑鳥》的拆分無疑更多是出於商業考慮。
畢竟經過前麵幾部的人氣鋪墊,在收看慣性的驅使下粉絲們肯定會貢獻票房,多出一部影片就意味著會多出北美3億+、全球6億+的巨額收入。
而代價就是小坑一下粉絲而已(可能大批粉絲還心甘情願),何樂而不為。
不過這種硬拆的手法自然也會帶來很多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劇情,《死亡聖器》的原著內容充實,足以填滿2個半小時左右的容量。
但《破曉》和《嘲笑鳥》並非如此,所以拆分後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拖戲”現象,如今“饑餓遊戲”原著的硬傷更是加重了這一觀感。
蘇珊-柯林斯的小說結構一直輕度失衡,影片前半部往往是大量的陳述鋪墊,目的是為結局的武鬥高潮打下基礎,三部曲都是如此。
但問題是柯林斯的前半段往往過於平淡,從而造成蛇頭虎尾的失衡。
反觀另外兩部青少年文學, J.K·羅琳在敘事過程中會不斷創造看點、斯蒂芬妮-梅爾定期引入小高潮來吸引觀眾,這些都是為了平衡整個故事的結構, 相比之下柯林斯的功力的確還是略遜一籌。
不過這個問題在前兩部中都不明顯,小說可以用主人公大量的心理獨白填補,電影因為時長有限壓縮之下過渡的還算不錯,但等到“嘲笑鳥”開始硬拆問題就來了!
《嘲笑鳥》(上)相當於將原著中“平淡”的前半段抽出獨立成片,看點自然會減少很多。
從國外論壇的大量反饋中可以看出,槽點比較集中的地方正是“打戲寥寥無幾”、“大場麵在哪裏?”、“文戲對白占據絕對篇幅”。
而為了在“平淡”的劇情中製造看點,主創人員不得不把原著中很多一筆帶過的戲份加容,添入自我發揮的成分。
外加電影從小說的第一人稱視角轉為第三人稱視角,主角的大量內心戲無法直接表述,隻能靠演員自己的發揮,於是莉莉柯林斯的內心表演戲份又再次加重,“拖戲”之感時有發生。
但《嘲笑鳥》實在是難為編劇了,因為小說本身的結構並沒有明顯的單元劃分,中段也並沒有標誌性事件出現。
無奈之下編劇不得已虛構了一場原著中沒有的戲份,編出凱特尼斯與總統的對決戲,現在看來的確是不得已而為之。
不過在上文各種硬性條件的限定下,主創人員還是找到了影片的定位,大戰之前兩方的媒體宣傳戰被刻畫的驚心動魄,政治影射超越以往,已然可以窺見下半部的激烈碰撞。
所以,前麵說到的這些對非原著粉來說都不是問題,隻要還記得出場人物誰是誰,並不影響整體的觀看效果。
但量天尺打造“饑餓遊戲”的手法一直都是“小說電影的互促”,畢竟在北美地區讀過原著的粉絲占據極大比例。
而上文所述問題的直接影響就是票房下降,1.23億美元的開畫比係列前兩部跌出3000萬以上的身位,橫向比較也全麵遜於《死亡聖器》(上)和《破曉》(上)。
這樣一來《嘲笑鳥》(上)基本上失去了與前兩部一樣入駐4億俱樂部資格,隻能停留在3億美元的層級。
若是次周跌幅過大,甚至有可能會敗於《銀河護衛隊》失去年冠資格,現階段還是以破3為目標。
《饑餓遊戲3:嘲笑鳥(上)》的媒體綜評為64分,爛番茄方麵新鮮度67%,129人投出新鮮番,63人砸出爛番茄,CinemaScore評分A-。
“饑餓遊戲”大結局第一部,正麵評價占據主流。
“本片(作為大結局的上篇)用大量的政治對抗戲碼為最終大決戰做出鋪墊!”
“作為整個係列的倒數第二章節本片並沒有一個真正的結局,但它依然是一段充溢著強大情感的驚險之旅,新角色的加入和命運的扭曲,都圍繞著主人公的出色表演而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