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卷 源遠流長 第一章 開拓將軍箭(1 / 3)

卻說廣東寶安境內有座羊台山,方圓幾十裏峰嶺綿延,十分巍峨。山下有龍華河碧水悠悠,滋潤灌溉著兩岸良田。高山長河,使這方天地格外地具有神韻。東江縱隊的故事就是從這裏開始的,但追溯本原,卻又不得不先敘東縱之前的故事。

這羊台山後來是東江縱隊的根本重地,但革命的種子卻是早就播下了的。革命深情的早晚,往往與那個地方的文化傳統有關。羊台山的傳統,便有幾分拚搏精神,敢於打破舊世界,追求新目標。東江縱隊之所以紮根羊台山,與其地域文化本身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卻說那羊台山上有芋何塘,塘邊住著卓華錦一家,偌大的羊台山,竟然再無第二戶人家。他們孤兒地生活在這大山裏,就象後來東江縱隊孤懸敵後一樣,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拚搏去爭取所有的成果。

卓氏源流複雜,故老相傳,芋何塘卓家源於黃帝一脈,產生於春秋之時。黃帝第三十六世孫楚威王熊商次子名卓,自公子卓的孫子卓滑以祖字為姓,世代相傳。卓姓是較早南遷的中原姓氏,晉代五胡亂華時,建安刺史卓煒舉族入粵,芋荷塘卓家先祖卓仲興一支遷入五華縣鳳嶺,至今已傳二十代。卓仲興十代孫遷移東莞清溪三豐,至清道光年間,第十二代孫卓華錦由東莞三豐遷至烏石岩鎮水田村,靠耕種養殖為生。不幸耕牛家產被劫賊劫掠一空,被迫以采樵賣薪為生。華錦公采樵羊台山,見有塘十餘畝,遍生芋頭和蓮藕荷花,周圍鬆竹茂密、群山環抱,是個宜居之地,於是舉家遷進羊台山,築屋居住,取名芋荷塘,開荒墾種,共開墾水田二十多畝。

卓華錦有四子,第三子卓仲魁又育維春、維和、維盛、維金等七子,可謂族脈興旺。一家人個個勤勞樸實,因此生活一步步變得寬裕,漸漸戶有餘糧,囊有餘資。卓家逐漸富足引起了山賊的頻繁光顧,生活漸漸失去安寧,又無村鄰相幫,羊台山中是呆不住了,便想到山外發展。

他們本從烏石岩來,因此仍想回烏石岩去,在烏石岩白芒、黃猄坑一帶遍尋安居發展之地,除卓維盛遷入黃猄坑,其餘幾兄弟都沒有找到滿意的落腳點。

羊台山哺育出幾條清澈的河流,其間最長最大最美的,當然就是龍華河了。龍華人煙稠密,寶崗頂商貿繁榮,龍華河邊風物也秀美,田肥水足,便於耕作。於是卓家諸子紛紛湧向龍華河兩岸,分散於沿河的獅頭嶺和薑頭、墩背各處。唯有老五卓維金不愛別處,獨看上一個叫做將軍箭的地方。

這將軍箭大有來曆,據說古老的龍華河將兩岸滋養得地肥水美叢林茂密,這地方曾經是鳥獸的天堂獵人的樂園。傳說一隻巨大的雄鷹在羊台山上騰空而起,巨翅一展直抵賴屋山後的長山壢,落在烏石崗後再次騰空,繞牛地埔穿龍華河急向右轉。鷹翅掠過,龍華河兩岸竹木摧折飛砂走石。有位將軍路過,見雄鷹猛惡,彎弓搭箭將其射落塵埃,如今羊台山頂峰雄鷹咀,據說就是那猛惡老鷹的大嘴所化。而無名山地,因將軍引弓搭箭射落惡鷹,從此便名將軍箭。

這龍華河兩岸耕地,多為三姓人家所有:竹村葉家,遊湧遊家和清湖廖家。別的人家,自己耕地不多,大半是租種三家之地。尤其清湖廖家,那是出了名的富足。早些年有女兒嫁往下梅林,剛好趕上下過一場雨,泥濘路滑。按照當地風俗,送親隊伍是要腳不沾泥的,沾了就不吉利。於是廖家開倉,取穀鋪路,把三十路泥路整得黃金般似的。這事傳遍寶安和香港,以至無人不知清湖廖家。廖家是明朝勳貴,得朝廷封賞,將龍華河流域都劃為他家封地。據說當初受封時沒劃具體土地畝數,說是站在雄鷹嘴上一望,望得見的地方都是廖家封地。但南宋末年厓山一戰後,元蒙怪罪周圍居民助宋抗元,大開殺界,使得這一帶人口稀薄。明朝廷在寶安海邊設了南頭和大鵬兩個守備所城,才漸漸聚焦一些人煙,但龍華河兩岸仍十分荒涼。廖家從龍門舉家遷來清湖後,又不斷地回龍門、龍川、五華故鄉,招攬無地可種的客家人來共同開發這片沃土,這才使得這一帶人煙變得稠密。

將軍箭有清湖廖家數十畝耕地,無原居民,先有黃、沈等多個雜姓散居租種,或遷來或遷走,均不曾紮根。卓維金見周圍一片沃野盡生雜草,便想在此處安身立命,思量著如何買下廖家那幾十畝良田作為根本,再逐步開發周邊荒地。廖家也有意出售這幾十畝地,卓維金去談了一下價錢,對方開價太高,自己湊不出那麼大本錢,於是到處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