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開辟楊西(1 / 2)

陳前的犧牲,使王作堯十分悲傷。這個從美國歸來的抗日青年,自東莞壯丁模範隊成立這時就一直跟隨王作堯,香翰屏鴻門宴上的帶刀護衛,東移後回歸途中的開路先鋒,是王作堯最得力的一隻臂膀。

但是曆史沒有給他留下太多傷心的時間,建立稅站的工作正到了養豬時候,許多戰鬥還在等待他去指揮。他把對這位戰友的懷念深埋在心底,幾十年後回憶起番鬼陳,仍然充滿著無限有深情。

建立稅站的工作全麵展開,不僅在公明建立起稅站,還在黃田和沙頭角建立起稅站。為領導這一係列稅站的工作,專門成立了東寶稅務局,完全靠薄征義捐解決了部隊給養,沒給根據地人民增加任何負擔。羊台山十萬人民,更加緊密地和遊擊隊站在一起,和共產黨站在一起,英勇地抗擊侵略者。

大嶺山根據地的創建也有聲有色,東移途中失散的人員逐漸歸隊,各地黨組織也精心挑選優秀青年送到部隊,曾生又去香港動員了幾十名愛國青年過境到大嶺山參加抗日隊伍,部隊又很快也發展到三百多多人,成為莞城、石龍據點和虎門、廣州日軍的心頭大患。

第三大隊和東莞黨組織,把在大嶺山周圍各個村鎮的群眾也組織起來了,抗敵後援會、救國青年會、婦女會、兒童團、農抗會、工抗會,各種群眾組織遍地開花。當然最亮眼的是民兵自衛隊,各個村鎮都建立起自己的民兵自衛隊,可配合主力部隊直接參戰隊的中隊以上建製的自衛隊有了五百多人,頗具規模。

從大王嶺到百花洞,成為根據地的核心區,敵偽很難涉足。東江特委和第三大隊總部經常設在大王嶺。

與敵偽爭奪最激烈的要數楊西和治平兩鄉。楊西鄉包括牛頭,大雁塘和榕樹界等村莊,治平鄉包括黃潭、大徑、橫崗等村莊,在大嶺山區的西北部。

自第三大隊進駐大嶺山,在黃潭打敗長瀨大隊後,日軍撤離了這一地區。東莞的敵情,虎門要塞是廣州日軍沿珠江水係布防,屬廣州管轄。另外駐東莞一個聯隊,聯隊部帶一個大隊駐石龍,莞城和厚街各駐有一個大隊。

楊西鄉和治平鄉淪陷之後,敵偽力量薄弱,斟酌屬於緩衝區。水鄉大地主劉發如投靠日寇,成立複興軍一個大隊,平時駐水鄉,卻把楊西和治平看成是自己的勢力範圍,利用和本地地主張玉衡、劉德的親戚關係,控製著這一地區,不容他人染指。

第三大隊經略楊西,派出了一個五人民運工作組,以鄉村小學教師身份作掩護開展工作。他們發展黨員、組織民兵和群眾抗日團體,在楊西和治平兩鄉建立抗日政權。

楊西地主張玉衡和劉德是四麵討好的家夥,在日本人、複興軍、國民黨、共產黨之間上下其手。尤其張玉衡,在楊西淪陷時當了日本人扶持的偽鄉長。後來日軍撤走,他繼續當鄉長,為劉發如效力,欺壓百姓。

五月間,民運組陳特等五位同誌在山門村開展工作,張玉衡將這一情況報告了劉發如。劉發如在張玉衡的指引下,帶著他的部隊包圍了三門村,要捉拿第三大隊民運組的人。

李和滿等三位女隊員隱蔽在河邊草叢裏,組長陳特和男隊員顏劍紅搶先一步占領日寇撤離時遺棄的炮樓,憑借堅固的炮樓和劉發如的隊伍對峙。顏劍紅企圖突圍,衝出炮樓的時候負傷,失去行動能力被捕,陳特也因寡不敵眾落入敵手,二人都被劉發如殺害並分屍,英勇悲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