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25年,人類在月球上麵的永久性基地建造完成,隨後入駐超過百人的宇航員與科學家。公元2027年,人類向火星發射無人火星基地,並順利展開。
機器人開始在火星上開始工作。
公元2030年,旨在覆蓋整個太陽係的通訊衛星係統開始正式的建造,次年,兩顆巨型衛星在星空城上組裝完成,發射往遠處的深空之中。
公元2043年,成均學院一位名叫夏陽的年輕數學物理學家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物理模型公式。
大一統公式!
這個公式完美的解釋宇宙各種力學,並且將其統一。
人類科技理論迎來來大爆炸。
這一個公式的提出,就是如同當年牛頓三大定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夏陽被稱之為第三位影響全人類的科學巨人。
而在這一年,成均學院成為全球第一高校再也沒有任何質疑。
早在二十年前的時候,成均學院就已經開始被不少人稱之為人類第一高校,可依舊有著很多人不服氣。
在夏陽的大一統理論,讓任何人都必須承認,成均學院是最好的。
已經五十多歲的鍾林,看上去依舊的年輕,好像歲月的痕跡並沒有在其身上展現。
是的,人類順利的實現了延壽,壽命在理論上麵增加到了兩百歲。
理論壽命預期和實際壽命還是有差距的,現在也是不知道具體的情況如何。
因為,都還沒有活到那個年紀。
此時的鍾林已經卸下了一切,隻是保留了成均學院校董的職務。
每三月時間,主持召開一下教授團會議。
而現在的成均學院,教授人數早已經突破萬人。
樂安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教育地。
這裏的一切,都是和教育相關。
2050年,可控核聚變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核聚變裝置實連續五個月時間的持續放電。
可控核聚變技術,正式的進入到商用領域,全球的電價瞬間是大降,甚至到了免費的程度。
困擾人類的能源問題,終於是初步解決了。
2053年,核聚變裝置持續放電時間繼續增加。
到了2055年的時候,持續放電時間已經到了兩年。
經過不斷的科研攻關和研究,新一代核聚變裝置終於在2070年的時候,連續實現十年時間持續放電而無故障的紀錄。
而這個紀錄正在繼續的被書寫。
也在這一年,成均學院提出了一個極其大膽的計劃。
建造一艘龐大的飛船,以可控核聚變作為動力來源,前往其他恒星係。
已經占據了全太陽係的人類文明,也是不再甘心將自己的腳步止步於此。
去往更遠的地方,成為了共通的選擇。
計劃順利的得到了支持,建造一艘飛船,搭載著整個文明的希望,去找尋詩和遠方。
從2070年計劃提出,到2080年的時候,飛船的設計才是完成。
此時的鍾林,已經年近九十,一副中年的模樣。
計劃被堅定的推動了。
位於太陽係外圍軌道的建造船塢已經準備完畢。
這個船塢是集合了全人類最先進的技術建造而成。
在這裏,人類將要建造史上最大的飛行器地球人類號飛船。
整個飛船成一個碟性,是的,就是飛碟。
因為隻有圓形的飛船,才是更加適合在宇宙之中航行。
長條飛船,根本不行,來一個急轉彎,說不定直接就給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