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綠水村頭一見如故,李家院中相談甚歡(1 / 3)

綠意之中,一條小河迤邐而來,河麵漸寬,不起半點漣漪,水麵之上那隨遇而安的幾尾柳葉,從始至終都不曾驚擾這片刻的寧靜。正值中秋正午時分,驕陽依舊似火,半點兒都無入秋氣象,河畔柳枝上依稀所見的幾隻秋蟬也顯得毫無生氣。

男子光著上身趴在水邊,看著水中的自己愣愣出神,他保持這個姿勢足足有了半個時辰。終於,他動了一下,隨後用手輕輕撫摸臉上的銀黑色麵具。這麵具與他的臉型完美融合,遮住了右邊臉頰,乍一看與左臉並無二致,隻是眼孔之中漆黑一片,未有半點光影。男子衝著水中自己微微一笑,左眼之中盡顯溫柔。

“這是我麼?”

男子輕聲問了一句,蹙緊眉頭,用手狠狠抹了幾把臉上的胡渣,隨後坐起身,大笑起來,

“真他娘的帥氣啊!”

“哈哈……哈哈哈……”

小河對麵一陣笑聲傳來,是個小男孩,隻見他雙腳在水中撲騰,餅渣從口中飛濺出來,一手指向對岸男子,一手撫著小腹狂笑不止。小孩約莫十二三歲,全身黝黑,身形消瘦,右手邊立著一捆幹柴,上麵掛著柄柴刀,一看便知是附近農家子弟。

男子也不氣惱,站起身來,向著對岸大笑幾聲,隨後伸了伸懶腰,一個箭步躥入水中,半響未見人影。河寬十丈有餘,孩子滿臉錯愕,四處尋覓。突然間,腳旁冒出個半麵人頭,人頭大口噴出一條水柱,將男孩小臉激個正著。男孩正要破口大罵,卻見那人站起身來,男孩瞬間再無言語,隻是怯怯收回手腳。隻見那人身上盡是傷疤,大大小小,橫豎交錯,令人心驚不已。

“這位小兄弟,還有吃的沒?”

男子坐在男孩旁邊,一把將他摟到懷中。男孩身子微微顫抖,小聲回道:

“還有一……一……一個飯團,早上不……不……不餓便沒……沒吃,一直帶……帶在身上,你……你……你你你要,就就就就……就拿去……”

說完伸手向柴火旁邊的布袋中摸去。

男子也不客氣,隻是兩口便將碩大個飯團塞進腹中。男孩咽了口口水,用手指了指男人上身,怯生生問道,

“你是什麼人,為……為什麼有這麼多……”

男子輕輕拍了拍男孩後背,笑道,

“孔武癡全身上下紋滿了龍虎之類,可又能怎樣,又怎會有我這來得厲害!來來來,再讓你看看我背上這條大河,有沒有很霸氣?!哈哈……”

男子轉過身來,讓男孩看他背後傷痕。男孩仔細端詳男子後背幾串傷疤,似懂非懂微微點了點頭,對這個看起來凶神惡煞的麵具人充滿好奇,

“孔武癡是誰?很厲害麼?”

“啊,這個,啊,不記得了,不知怎的突然冒出來,勿怪勿怪,哈哈哈。對了,把你柴刀借我使使!”

男孩雙手拿起柴刀遞給男子,問道:

“你要用它幹嘛?”

“刮胡子啊,還能幹嘛!”

男子接過柴刀便向臉上使去。

“哎呀,你這刀太他娘的鈍了,”

說完他便跳進河中摸出些許細小碎石,然後撒在岸邊方形大石之上悠悠然磨起刀來。男孩輕聲問道,

“聽你口音不像外地人,為何之前從未見過?”

男子微微一滯,大聲說到:

“哈哈哈,我有一項本領,所到一處,不需太長時間,言談舉止便可與當地人一般無二,厲害吧!哈哈哈,你應該不會懷疑吧。”

男孩疑惑的看著他,

“你的意思是曾經來過我們這裏?”

“記不起了,應該是來過的!”

男子左眼盯著男孩,眼神玩味。

“小兄弟,會遊水麼,我衣服在河那邊,能否幫我取來?”

男孩微微點頭,想必也是說中了他得意之處。他迅速除去衣褲,徑直跳入河中,霎時間便遊至對岸,顯然水性極佳。回來之時,他隻用雙腳踩水,悠然自得直立水中,手中衣物也是未濕半寸。男孩將衣物置於石上,雙手托腮看著男子。隻見男子正用那剛磨好的柴刀刮著胡子,不時把嘴歪在一邊,男孩嗬嗬笑著,對那滿身刀疤,愛哈哈大笑的麵具人再無畏懼之感。隻是他明白,那麵具之下,可能是他不能觸及的地方,因而,他也懂事的沒有過多的去盤問。

男子刮完胡子,又似之前那般半個身子伸向河麵,左瞅瞅,右看看,又不時用手摸摸臉頰,最後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輕扶下頜,不住點頭,口中喃喃道,

“這樣一來,怕是小娘子們又要倒上一地了!”

男孩忍俊不禁,“你呀,真不害臊!我看你就不如隔壁七哥好看!”

男子聽完,大怒道,“什麼七哥,帶我去,我打得他連鄰居都認不出來!”

男孩哈哈大笑起來,

“七哥娶了我們十裏八鄉最俊的姑娘,前些年,那些媒婆子把她家門檻都踩壞了,她楞是一個都沒看上,最後隻是瞅了一眼正在田裏勞作的七哥,便非他不嫁了。你說七哥是不是要比你好看?!”

男子聽完默不作聲,隨後抄起衣服穿在身上,輕輕吹起口哨,又自己從頭到腳摸了一遍,似乎對全身衣服之外的空無一物驚歎不已。他掛上柴刀,背起柴火,又將男孩從石上拖將下來。

“兄弟,今晚吃住你家,你看如何!”

男孩白了他一眼,點了點頭,蹦跳著在前方帶路。走了幾步,他回過頭來,認真問道,

“你叫什麼名字?”

男子回他,

“你先說!”

男孩幹脆答道,

“李小山,該你了!”

“我叫李大山啊,哈哈,巧了巧了,哈哈,太巧了,我們應該是失散多年的異父異母親兄弟啊!”

男子走上前去,左手搭在李小山肩上,口中大唱,

“你叫李小山呀,我是李大山,山外又有山呀,山外不是山……”

沿河小路很窄,卻並不難走,偶有幾處泥窪,也隻在草鞋之上留下些許痕跡。李大山身負重物,卻毫無疲憊之感,走得輕鬆愜意,小山則不時小跑才得以跟上。李大山放慢腳步,理了理綁繩,一把抓起小山放至後背柴捆之上。小山背對大山,無比興奮。他不知從何出尋出兩根馬尾草,一根銜入口中,又伸手向後將另一根遞到大山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