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支防守部隊中,就有一支部隊接受了中國特戰部隊的訓練,他們的戰鬥力大增,從二流的軍隊一躍成為一流部隊,成了烏代掌握的主要力量之一,就是在與伊朗爭奪第二大城市巴士拉的時候,他都沒有舍得動用,一直讓他們駐守原子反應堆周圍擔任守備任務。
但是,政變發生前夕,烏代悄悄地命令這支部隊離開駐地前往他的住所周圍進行布防。他們的移防不可避免地使反應堆出現了武力真空,或者這裏的防守出現了巨大的漏洞。就是其他守備部隊,隻要稍微有戰鬥力的,不是被烏代調走就是被其他軍事主官調走。
在遇到生命危險的時候,沒有幾個人會真正為國家或民族考慮的。在烏代等官員看來,如果自己的生命都不能保障,那些重要設施保存下來有什麼意義?所以調動部隊的時候,他們一點內疚感都沒有。
當然,烏代也好,其他軍官也好,都沒有想到以色列竟然敢這麼冒險,敢派出敢死隊前來搞爆炸。要知道雖然原子反應堆周圍的精幹部隊被調走,但四麵八方還有不少守備部隊和民兵,隻要不是有大規模的軍隊入侵,根本不可能讓敵人得逞。
自上次被以色列飛機偷襲後,這裏就新建設了好幾處防禦陣地,不但防空陣地得到了極大的加強,地麵工事也固若金湯。即使有大規模的軍隊進攻,隻要這裏的守軍能堅守一個多時,首都巴格達的城防部隊就會迅速趕來增援,將入侵的敵人前後夾擊消滅幹淨。
再,真有大規模的外敵入侵,怎麼可能逃得過已經完善了的預警係統的偵測?一個國家的首都所在的區域又怎麼可能是敵人隨便進入的?
但是,烏代等人千算萬算還是低估了以色列,防守剛剛出現的漏洞就被窺視已久的以色列給抓住了!趁著伊拉克舉國混亂,軍隊不是調到高官身邊就是調往兩伊邊境,以色列這個國家立即派出了特種部隊,前來摧毀這個讓他們寢食難安的設施。
雖然伊拉克一再保證這個原子反應堆不會用於製造武器,但以色列可不願也不敢相信這個承諾:萬一伊拉克悄悄製造出了武器,那的以色列的命運就走到了終點。
這個承諾對伊拉克而言隻是是否遵守諾言、是否守信用而已,違背不違背的區別並不大。可是,伊拉克是否製造核武器對以色列而言卻關係到是否滅國、滅族。
兩者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能夠在阿拉伯國家的狹縫中生存下來的以色列怎麼可能把自己的命運、子孫後代的命運寄托在伊拉克的一句承諾上?隻有徹底鏟除伊拉克一切製造武器的可能性,以色列才能安心睡覺。
他們時時刻刻沒有忘記摧毀這個反應堆的使命,即使上次飛機偷襲失敗之後。
這支特種部隊——敢死隊——是利用直升機超低空飛行,從防空落後的沙特與約旦的邊境潛入的。三架以色列直升機躲過沙特和約旦的防空雷達後,悄悄地進入伊拉克的沙漠裏,將這支三十人的部隊投放在沙漠裏後連夜返回。
這支部隊晝伏夜出,克服重重普通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步行到了巴格達附近。
在潛伏當地多年的特工接應下,這支部隊以犧牲自己生命為代價直搗原子反應堆內部,連同自己的肉體一起,將反應堆炸成了廢墟。
以三十多個精英的生命為代價,終於為以色列出掉了一塊心病。
以色列特戰部隊之所以采取這種自殺式襲擊方式,是因為他們知道這次行動決無幸免的可能:隻要原子反應堆那裏出現動靜,駐紮在反應堆周圍的守軍就會將這裏包圍得如鐵桶一般,即使這些特種兵真的有三頭六臂也無法衝破層層阻攔逃出生。
突圍的唯一好處是能在戰鬥的過程中消滅不少伊拉克軍人,但這和相對炸毀反應堆這個重要目的而已,是否消滅一批伊拉克士兵的意義實在不值得一提,甚至可以沒有意義。
而且他們與原子反應堆同歸於盡的好處就是伊拉克一時找不到這支部隊來自哪裏,不知道是周邊哪個國家派出的還是國內反抗力量派來的。就算伊拉克政府懷疑這是以色列派出的部隊,在拿不出真憑實據的情況下,永遠隻能懷疑而不能就此采取行動或者到聯合國去申訴。伊拉克隻能打落牙齒往肚子裏吞——自認倒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