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段經文傳入懼留孫耳中,原本浮躁的道心,頓時露出一絲明悟。
“無量天尊,貧道有禮了!”懼留孫站在門外,打了一稽。
“道友為何事而來?”縹緲的聲音再次響起。
懼留孫一愣,“呃!這裏不是書店麼?”
閣內傳出:“是,也不是!”
懼留孫:“此話何解?”
“本閣主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隻是山,見水隻是水。”
懼留孫一聽,直接邁步而入,言道:“多謝閣主解惑,貧道受教了。”
隨著懼留孫踏入書閣內,霎時就被眼前的一幕驚住了。
不管是眼前無數的書籍和陣陣書香之氣,還是萬載雷擊木和建木桌椅,還有那若有若無的縹緲道之韻味,全都襯托出此地的不凡!
懼留孫搖了搖頭,閉上眼睛口中暗念清心咒:“心猶鏡,仁猶鏡之明。鏡本來明,被塵垢一蔽,遂不明。若塵垢一去,則鏡明矣!”
良久,懼留孫重新睜開眼睛,發現眼前的一切還是不變,並非那幻影浮雲,不由得長舒一口氣。
書閣中白靈安然坐在之前白羽的位置,靜靜地看懼留孫,看著他在浩瀚的書籍前,做出怎樣的選擇。
“九天十地奇雜類、玄幻仙俠類……言情?”
懼留孫看著眼前的各種分類,心有點亂花漸入迷人眼,不知如何下手。
突然一絲奇異光芒,從一卷書上一閃而逝,恰巧被懼留孫看到。
隻見懼留孫走過,輕輕將書取下,霎時“阿彌陀經疏”五個大字,和絲絲佛性直觸其心神。
阿彌陀經疏:凡四卷。本疏鈔計分通序大意、開章釋文、結釋咒意等三門,其中,釋文部分又有十門:教起所因、藏教等攝、義理深廣、所被階品、能詮體性、宗趣旨歸、部類差別、譯釋誦持、總釋名題、別解文義……
“道友!怎麼無法翻開?”懼留孫使勁了一切辦法,發現手中之書竟然無法翻開就問道。
隨著懼留孫話落,靜置在書桌前的白靈,開口道:
“朋友,想要翻看此書,輕看書後的定價!”
隨著白靈清靈聲落,懼留孫此時才看清,後書封右下角上的一排蠅頭小字。“一件金仙之寶?還要配合上咒語——芝麻開門?”
瞬間懼留孫感覺心中,有一萬頭羊駝奔騰而過。
“不錯!”
良久,懼留孫神色一動問道:“此書有何奇妙之處?值此價值?”
隻聽白靈一副小大人模樣,幽幽一歎:“一念悟時,眾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
懼留孫聽後,頓時心中所動,也就更加好奇了,隨就取出一顆金仙級別的仙丹,口中念道:“芝麻開門!”
隨著話落,懼留孫手上的丹藥,直接落入白靈的手中消失不見,與此同時,手中的書籍發生細微變化。
隻見懼留孫輕翻頁麵,頓時內頁目錄上,“彌勒五論”四個大字就映入眼簾。
“彌勒五論?”
懼留孫仔細看了看,隨後諸頁翻開,漸漸地心神被代入書中論世界,段段經文浮入腦海: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天、兩天、三天,手中之書為懼留孫打開另一扇窗戶,使得他此時,早已忘了下山的目的。
西岐丞相府,薑子牙坐等右等始終不見懼留孫的蹤影,隨就對著旁邊的楊戩問道:
“懼留孫下山,為何至今蹤跡全無?”
楊戩此時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隻能再次將前幾日,懼留孫的原話道出:
“好畜生!你敢私自下山,盜吾寶貝,害吾不淺!楊戩,你且先回西岐,我隨後就來。”
薑子牙聽完此言,頓時一歎:“罷了!懼留孫肯定是被什麼事耽誤了,我等隻能暫且等待了,並做好防範了。”
這天武成王黃飛虎,終於緊趕慢趕來到了西岐城外營帳中。
九公見到武成王到來,自是歡喜,一番寒暄之後,就將黃天化押解上來交給黃飛虎。
黃飛虎見到黃天化,頓時覺得臉麵無光罵了聲“逆子!”就開始教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