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書山海經記載,鴻蒙初辟時一顆神樹應運而生,此樹名曰:扶桑樹。
扶桑樹生在太陽升起的地方,也就是十隻三足金烏的棲息地。
而“鴻蒙”是地開辟之前的混沌時期,所誕生的第一個鴻蒙神,更是一個創造地元氣的古神。
這雲將東遊,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蒙,就問道:
“氣不和,地氣鬱結,六氣不調,四時不節。今我願合六氣之精以育群生,為之奈何?”
但此時“鴻蒙”並沒有搭理雲將,他依舊樂嗬嗬的在扶桑樹上跳來跳去,仿佛就沒有看見雲將。
雲將見此,便搖了搖頭直接遠去。
又過了三年,雲將再次路過扶桑樹時,他又遇見了鴻蒙,就再次問了鴻蒙同樣的問題。
這次,鴻蒙做出了回答:“汝徒處無為,而物自化。倫與物忘,大同乎涬溟。解心釋神,莫然無魂。
萬物雲雲,各複其根,各複其根而不知。渾渾沌沌,終身不離。
若彼知之,乃是離之。無問其名,無窺其情,物固自生。”
雲將聽完恍然大悟,便不再多想專心致誌地管理雲霞,負責造雲,升雲,降雲,聚雲,散雲,行雲之事。
“鴻蒙”的這句話是非常深奧,總體來,就是這個意思:
“你隻要做到無為,萬物自然會自行化育。
忘記你的形體,忘記你周圍的環境,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與自然元氣融為一體,心如止水,神似枯井,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萬物上。
因為萬物各有靈性,他們會自然而然的化育,形成自己的本性。更不要妄想看清萬物的情況,他們原本就是自生自滅的。”
一念至此,白羽瞬間想到了“物化”兩字。
聖人不就是根本取消了萬物間的差別、對立,而任之自然、隨物變化,從而進入“物化”的境界麼。
事物間的差別都是相對的。因為它們都是由“道”變化出來的不同物象,所以在根本上是完全一致的。
它們之間的生死差別、彼我區分沒有必要去追究了。因為外部事物都會與自身交合的,即,萬事萬物最後都是要合而為一的,是為人合一境,物我互化。
“籲……”白羽長舒一口氣,他再次露出一絲明悟,嘴角微微翹起露出滿意的笑容。
想清楚了方向後,白羽心中的一顆石頭落地了。
他隻要在以後得時間裏,將自己勾勒的框架填充完善,就可以創造出一門,驚地泣鬼神的無上心法。
一念至此,白羽身化三千分身,直接遁入書中世界,去給進入書中世界的各族找點樂子。
因為白羽的三千化身,才是三千書中世界的終極Boss。
那些進入書中世界的神、仙、妖、魔、鬼、怪們,要想離開書中世界回歸現實,除了死就是戰勝白羽的化身。
這哮犬見到了他永生難忘的一幕,他在荒古聖地中見到,曾經幻想過無數次的畫麵。
冰冷與黑暗並存的荒古深處,九具龐大的龍屍拉著一口青銅古棺.......
“九龍拉棺,究竟是回到了上古,還是來到了星空的彼岸?”哮犬突然想起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