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陽江建設和英軍的再次入侵(1 / 2)

1841年4月0日,英國內閣召回處理對華事務的在華公使義律,這是由於對鴉片戰爭的不道義深感不滿的義律在年初的《穿鼻條約》中“勒索”太少。改派璞鼎查接任,並在印度領取新的艦隊,增援侵華英軍。

而一直跟英軍打假仗的奕山,則不停地向北京發回言辭不詳的捷報,昏聵的道光也隻能假戲真做,對這個中國近代史上字第一號賣國賊嘉獎一番。

受限於落後的軍事組織製度,奕山隻是聽聞陽江縣被一夥賊匪占據,而這夥賊匪曾經剿滅英軍近千人的消息並沒有傳到他的耳朵裏。作為放出“粵民皆漢奸,粵兵皆賊黨”之“豪言”的奕山,乍聽聞有粵民作亂,心道,這豈不正為我的觀點提供論據了麼?

從陽江過來的人,陽**匪皆豪富,清一色的藍皮軍裝,以金線飾之,高頭大馬,百金難得。兵勇皆著馬靴,火器齊備,聲威煊赫。隻是他們都帶著高帽,人們猜估計是吧辮子塞到帽子裏了吧。

本來還想通過剿匪來給自己在對英失敗的事情上補點分,隻是一聽賊人如此囂張,卻又收了幾分心思。

“管他多厲害,隻要不來廣州,爺就先晾著你們吧。”奕山手持玉杯,享受著醇酒美人,全然不把陽江匪放在眼裏。

自交了100萬贖城費,並簽訂了《廣東和約》之後,奕山享受到了短暫的平靜,一等事態控製住,他就快馬加鞭報捷,至於賊匪之事他得細細考量,看實力話。

而陽江民眾也是充滿迷茫的,這夥藍皮進了城之後,一不舉旗,二不開倉的,完全不按規矩辦事。後來來了個自稱市長的家夥,站在菜市口就吆喝了一通大家聽不懂的詞。什麼人民的政府,為人民辦事,絕不亂花納稅人一毛錢,唯一聽懂的也就是懲治**了。

隻是由於最初攻城後何沐平的開城門放行,那些有點什麼毛病的基本都跑了,最終龐市長的大棒狠狠地舉起,隻能輕飄飄地落下了。

所以現在的廣州和陽江有著詭異的氣氛,廣州方麵假裝看不見陽江有一夥藍衣賊。陽江藍衣賊假裝自己本來就是陽江的主人。

陽江人在7月初的時候已經對這夥藍衣賊沒什麼懼意了,那個黑衣人龐市長,大家也都明白了,這是藍衣賊治理陽江縣的知縣,至於為啥叫市長,估計是這些藍衣賊的風俗吧。

龐市長得到了何沐平的10萬大洋的行政經費,他用這10萬大洋迅速依靠那些來無影去無蹤的“陽江市係統認定居民”建立起了一座鋼鐵廠,一座化工廠,當然都是型的,產能有限,但是招工的告示貼出去之後,還是引起了較大反響。兩座廠子能夠吸納勞動力大約1000多人,對於陽江這樣的縣城來,是一大票人。

隨後市政廳還出台了農副產品扶助政策,商業行為歸正辦法等政策,有些政策見效慢,但是有些政策,立馬聚集起了龐市長的人氣。這廝還經常搞什麼親民活動,慰問市民群眾,一時之間,即使陽江人知道他和他的市政廳名不正言不順,但是又想,要是朝廷的知縣大人有這麼好該多好。

與此同時陽江人組成的加強營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訓練,全戰兵們都是魔鬼一般的教官,什麼負重跑,隊列練習更是讓這些平時營養不良的清朝居民苦不堪言。

然後張定遠祭出了一**寶,每日訓練排名前一百人又肉吃,於是,但是為了那一頓肉,這幫以悍勇著稱的陽江人就不得不前進再前進。

以陽江城的係統稅收,養活陸軍都成問題,別養活吞金獸一般的海軍了。廣東總體而言,礦產資源貧瘠,想要開礦賺錢,就不太現實了。陽江附近少量的煤礦和硫鐵礦數量都不大,可以供給鋼鐵廠和軍械廠的生產,多餘的勉勉強強能兌換一點現金。

陽江的漁業資源比較豐富,何沐平花了一千八百兩銀子建設了一個漁港。

而對外的商業,由於藍衣賊之名在廣東哄傳,有膽量來賺錢的人在少數,這讓龐市長和何沐平都十分頭疼。

好在經濟狀況隨著投入建設已經慢慢好轉,雖然賬單上還是寫著-446的赤字,但是何沐平的眼光不局限於一地,如果他繼續推進,占據更多城市,情況立刻就會好轉。

按照陽江的現狀何沐平算了一筆賬,結果讓他興奮不已,僅廣東一省就足夠何沐平養陸軍0萬,大型艦隊三到四支。

這個在現實裏除非是把廣東的經濟形態往後世突飛猛進上百年,不然對那個時候的人來,絕對是方夜譚。

而製約何沐平軍隊數量隻有錢,沒有人。隻要廣東一地的經濟跟得上,他怎麼玩都玩得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