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麼?尼斯不是法國的地方?”曹翰看著表情跟自致的張有林,覺得十分驚訝。
雖然曹翰精於謀劃,而且博於眾家,可是對於記憶地圖並沒有什麼賦,對於他來,行軍作戰當然需要帶軍用地圖啦,而自己背地圖,如果背錯了可就麻煩了。隻是,悲哀的是,他們拿到的地圖,大概是19世紀初的版本,而這麼多年來,歐洲各國打打停停,領土也今是你的,明是我的,根本定不住。
其實犯了經驗主義錯誤的人不隻是他,還有何沐平自己。來自於1世紀的德泰皇帝,想當然的認為尼斯是法國的地盤。這個法國僅次於巴黎的旅遊城市,擁有美麗的海灘,還是濱海阿爾卑斯省的省會,當然還有一支有名的法甲足球俱樂部。這些都讓人非常肯定,尼斯就是法國的城市。
實際上,尼斯是法國的城市這個身份,加起來估計都不到三百年。這個城市基本上是處於古羅馬勢力照耀下的,一直是意大利中某個邦國控製的城市。直到 1704年,尼斯才第一次正式成為法國的城市(之前曾幾度被普羅旺斯公爵占領)。但是,171,尼斯又被割讓給了當時還是西西裏國王的薩伏伊國王。正史上,它於1860年才被拿破侖三世從薩丁尼亞手裏換了回來。
怎麼給了薩伏伊國王,回來的時候變成薩丁尼亞王國了呢?
歐洲國家大都領土不大,而且關係複雜·除了親緣和血緣關係混亂之外,領土交割也是混亂。在這裏簡單介紹一下薩伏伊王室的“崎嶇”王室之路。薩伏伊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個領地名,在公元十一世紀時,薩伏伊的統治者隻是伯爵。所以當時被稱為薩伏伊伯國。公元十五世紀,薩伏伊伯爵阿梅德奧八世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敕封·升為了第一代薩伏伊公爵,而薩伏伊也從此變成了公國。十八世紀初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薩伏伊與法國交戰,雖然仗打輸了,但是因為反法同盟的勝利,薩伏伊公爵維托裏奧.阿梅德奧二世還是獲得很多好處,比如171年就任了西西裏國王,尼斯就是這時候被並入西西裏王國的。不過·很快維托裏奧.阿梅德奧二世·以西西裏王國統治權′交換來了薩丁尼亞王國的統治權。不過,此時薩伏伊王室的主要領地仍然是薩伏伊。直到拿破侖戰爭時期,薩伏伊王室才逃到了撒丁島(薩丁尼亞)避難。百年中,皮埃蒙特、熱那亞等地也相繼並入了薩丁尼亞王國。到19世紀後半葉,薩丁尼亞王國成為了意大利統一運動的核心,最終成立了意大利王國。
不得不提的是,薩丁尼亞王國的軟柿子性格和兩麵派風格嚴重影響了意大利的走向,估計就是薩伏依王室的然影響吧。早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薩伏伊就搞了一次類似一戰時·意大利的臨陣投敵,最終還是因為別人打贏了戰爭自己才獲得了好處。1年,迫於自由派壓力而向奧地利開戰,最終還是被戰敗了。 1860年,被拿破侖三世欺騙,用尼斯換來了被拿破侖搶去的倫巴第。意大利統一運動中,大半的土地都是加裏波第打下的,而薩丁尼亞王國占得僅僅就是一個勢。
所以從軍事上、戰略上和政治上,薩丁尼亞王國給世界和曆史留下的大都是笑料·包括一二戰時期的意大利王國。
隻不過,現在需要考慮的,並不是膿包的撒丁王國的可笑事跡,而是如何繼續完成當初由皇帝陛下訂立的法國方略。
尼斯不是法國的城市而是撒丁王國的城市,那麼在性質上就會改變了。“法隊”攻占尼斯將不會被定義為革命行動,而是侵略行為。雖然撒丁王國現在跟全歐洲的國家一樣,自由派和共和派的資產階級上躥下跳,但是越是激進,他們越不會容忍侵略。
無論從哪個角度上來,尼斯是一個意大利城市,而不是法國城市!
曹翰呆滯地喃喃道:“也就是,我們攻占尼斯,麵對的不是法隊,而是意大利軍隊?”
張有林迅速地審視了一邊尼斯的軍情資料,然後補充道:“還是一支孱弱的意大利軍隊,守軍隻有一千多人,戰船隻有三艘,隻有一艘是戰列艦。薩丁尼亞王國從180年才開始搞工業革命,到現在雖然成果顯著,但是無論是英國法國,他們都比不了,軍事工業上也相對落後,更不要跟我們中國相比了。”
中國人現在大部分時刻都會認為自己才是大地中心之國,國力無可比擬,乃是下第所以他們這樣話,幾乎是認為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