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和已經決定要去北都混,自然希望多了解一下北都官場,所以對錢謙益的很上心。
錢謙益已經回來半個月了,皇帝給他的聖旨是居家讀書,錢謙益可不敢出門訪友,這半月還是第一次與人長歎。這個話匣子打開就收不住口,將他自己在北都的關係、同學、故舊都了一遍,趙和在邊上自然都暗自記了下來。
錢謙益的興起,還留趙和吃了頓午飯,二人一直聊到下午,趙和才告辭離開。
接下來的日子與以前一樣,趙和在家中休息,同時陪著妾們胡胡帝。縣衙中還是那番死氣沉沉的模樣,三主官都不在縣裏,縣中這些胥吏沒了管束,自然無人去上班點卯。
趙和就這麼混到十月初六,按照縣中的慣例,這時應該征收秋糧了。但因為缺少縣令,縣丞主簿都不在,所以秋糧的事情根本無人管理。趙和反正也要辭官,自然樂得看熱鬧。
十月初七的早上,趙和還沒有起床,縣中來人找趙和,新任縣令來了,讓六房經承堂吏趕去參拜。
趙和心中一震,他娘的!這個新任縣令終於來了,現在縣裏有了長官,自己也好辭官。然後在家準備一下,等顧雅生完孩子好去北都。
趙和在丫鬟的服侍下穿好衣服,然後出門上了轎去往縣衙。
今因為是新縣令上任,所以很多逃班在家的衙役、書辦都開始回到縣衙辦公,整個常熟縣衙又開始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今不是排衙,所以拜見的地點在三堂,趙和進入屋中發現其他五房經承堂吏、三班牌頭、縣牢典獄、各級典吏等大頭目都已經來了,五六十人將整個三堂大廳站的滿滿當當。
趙和這時已經成了臭狗屎,大家看到他來了都紛紛躲開。趙和到沒有什麼心理負擔,昂首挺胸來到自己的位置一站,不管其他饒白眼。
一會兒的功夫有衙役喊道:“拜見縣尊!”
屋中的人紛紛跪下磕頭,趙和用餘光看到一個人穿著七品青色官袍走了出來,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原本的縣丞李繼。
趙和看到李繼成了縣令,心中合計:看來這個家夥這兩個月是去找後台了,不過能直拔成為縣令,實在不簡單!
明代官場和後世差不多,罕有直接在當地提拔幹部的,道理很簡單。既避免官員在一地時間過長形成團體,還可以防止官員成為首領官後對以前的政敵打擊報複。所以明代與後世官場都采用的是異地回避原則,為的就是避免這兩種情況發生。
當然萬事都有例外,比如一個官員在當地官聲甚好,也可以在本地直接提拔成首領官。還有就是這個官員後台硬,根本不屑玩什麼異地提拔,直接在本地直拔。
趙和看到縣令換成了李繼,知道這家夥後台很硬,估計是在南都吏部有什麼關係。
還真讓趙和猜對了,李繼能成為縣令,當然有楊漣的推薦之功,但最為主要的是現在南都吏部文選司郎中換上了浙黨老鄉萬應譽。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有了熟人辦事自然管用,李繼也就從本應外調成簾地直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