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汪文言(1 / 2)

王安屋中這人一副書辦打扮,竟然能與王安平等講話,同時選派督餉侍郎這麼大的事情,王安竟然也與這個人商量,如果趙和在這裏一定驚掉了眼珠子。可是如果換上趙和的便宜老丈人楊漣在,就不會這麼驚訝了。

這個人姓汪,名文言,字守泰,是王安手下最重要的智囊。

汪文言這個人出身與趙和差不多,趙和是糧長的兒子,汪文言則是獄卒的兒子,在長大成年後接替老子成為一名光榮的獄卒。如果沒什麼外力影響,汪文言大概率要在獄卒這項工作中幹到退休,然後將這個職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可是誰也沒想到在本地竟然有人舉報汪文言收受賄賂,行不法事!縣裏的縣尊查實後卻有此事,就這樣汪文言的工作就沒了。

如果換上其他人,很可能回到鄉下當個農民,反正汪文言這幾年沒少收銀子,還是有些家底的。可是汪文言是一個不甘寂寞的人,他總感覺自己身負大才,不應該這一輩子就窩在這麼一個小縣城,所以汪文言決定離開家鄉,去外地碰碰運氣。

當然汪文言一個什麼功名都沒有的獄卒,想要獨立發展如同癡人說夢。所以汪文言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為自己找一個靠山,這人就是邢部郎中於玉立。

於玉立雖然職位不高,但因為是萬曆十一年的進士,在東林黨內身份地位極高,於玉立在萬曆二十年上書抨擊皇帝不幹活,所以被皇帝下旨攆回家養老。可是於郎中身退心不退,雖然人在南直隸老家,但心中還惦記著朝政,希望皇帝能記起還有自己這麼一個忠臣。

汪文言因為很會察言觀色,為人機警,所以被於玉立選中進京廣結朋友,了解朝政動向。同時為了便於汪文言活動,還為他捐錢搞了個監生的身份。就這樣汪文言搖身一變,從一個獄卒變成了於玉立在北都的代理人。

汪文言慷慨仗義,機靈能幹,活動能力極強,加上又有於玉立的舉薦,所以很快就與東林黨人的關係十分熟絡。他很會察言觀色,當時東宮伴讀太監王安與東林黨關係不錯,但由於當時太子朱常洛素來不被皇帝重視,曾一度想廢長立幼,因此王安也受人冷落。

汪文言抱著投機心理傾心結納,逐步拉攏關係,直至信任有加,他在王安麵前,經常大言炎炎,品評人物,引得王安更是刮目相看,對他的才學很欽佩。就這樣汪文言逐步成為王安的智囊,現在更是得了王安的推薦,成為內閣中的中書舍人。

汪文言這人市井出身,能混到朝廷高層,自己是很有本事的,他與楊漣左光鬥魏大中等東林新銳關係很好,昨天楊漣第一時間就是去找的汪文言,這才能說動王安,在進而說動太子幫忙救趙和。

原本汪文言並沒有拿趙和當回事,但剛才聽趙和那席話,發現這小子與自己十分相似,那就是同樣出身市井,同樣機靈果斷,雖然趙和因為年紀輕做事還不圓滑,但加以時日必定是汪文言在東林黨內的勁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