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和趕緊拉著楊漣的手來到一邊,然後低聲說道:“嶽父大人,皇帝要不行了,召諸位大人來是托付後事的!”
楊漣聽趙和說完大吃一驚,問道:“你說什麼?”
“千真萬確,這種大事小婿怎敢瞞您!”
楊漣知道趙和也不敢騙自己,他剛要問趙和為什麼也在乾清宮,這時宮內王安走了出來,看到門口站著的十一位大人,說道:“諸位大人,不能再等了,皇爺身體有恙,請幾位大人進去有要事相托!”
門口的十一位大臣趕緊按照品級排好,然後在王安的帶領下進入乾清宮昭仁殿,這些大臣中楊漣的品級最低,當然站在最後,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趙和也走了過來站在自己身後。楊漣一皺眉說道:“趙和,你跟著進來幹什麼?還不出去等候老夫?”
哪知道趙和嘿嘿一笑,低聲說道:“嶽父大人,皇帝親召的諸大臣中,也有小婿一人!”
楊漣聽趙和這麼說眉頭一皺,他剛要問為什麼,可是這時候已經進了昭仁殿,楊漣也不好大聲喧嘩,隻好瞪了趙和一眼,然後帶著趙和站在人群最後。
這時的皇帝已經坐了起來,臉上泛著不自然的紅光,雖然看著精神奕奕,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已經到了回光返照的時刻。
皇帝看了看進屋的眾位大臣,伸手拉著身邊的朱由校說道:“諸位臣工,朕登基剛滿一月原本想做出一番事業,但實在愧對列祖列宗,時至今日隻能將這個爛攤子交給大郎了!”
朱由校聽皇帝這麼說,哽咽的跪在地上說道:“爹,兒子隻希望您長命百歲!”
泰昌皇帝一笑,拉起朱由校說道:“癡兒,人都是要死的,那有長命百歲的道理?”
泰昌皇帝說完對站在大臣最後的楊漣說道:“文孺,你過來!”
楊漣趕緊來到泰昌皇帝的床頭,跪在地上說道:“陛下,臣來了!”
“文孺,前段時間你上的折子朕看了,朕知道你都是為了朕好,現在成了這個樣子都是朕的錯,與你們無關!”
泰昌皇帝說完將朱由校拉到身邊接著說道:“文孺,大郎年幼,朕希望你收他為師,將來他身邊有你這種忠直之士在,絕對不會做什麼出格的事情!”
皇帝這話一出滿屋皆驚,要知道雖然朱由校不是太子,但皇子的老師都有定製,向來由詹事府的講官充當,在這裏教書,最起碼也要是庶吉士出身,楊漣當年隻是三甲畢業,怎能給未來的皇帝當老師?還有皇帝的老師非同小可,隻要朱由校即位,老師鐵定是要入閣的,現在皇帝卻這麼安排,難道有意讓楊漣入閣?
方從哲這些大臣一個個都心中合計皇帝此意到底為什麼,可是當事人楊漣卻沒想這麼多,他現在心中隻有滿心的感激,甚至甘願為皇帝去死!
在曆史書上楊漣這個人是個忠義之人,但實際上楊漣個人的道德水平可不怎麼樣,不過再一想也就釋然了,能在明末官場這個大染缸中混出個名頭,楊漣也不是什麼省油燈。
一直以來楊漣完美的完成了自己官僚的定位,該說的話說,該做的事做,但與自己無關的一概不管。皇帝在這一個月來夜夜笙歌,作為都察院僉都禦史的楊漣自然要管,所以在十幾天前的八月十九日,楊漣給皇帝上了一紙奏折,勸導皇帝不要鍾情酒色,應該好好上班當一個仁君。
折子上了楊漣的同僚都說他做的有些過分了,皇帝憋屈了二十多年,現在上位了稍稍放縱一下也沒什麼。不過楊漣卻正色說道:“死則死而!某隻是盡本分而已!”
楊漣的意思很簡單,老子現在是都察院禦史,領著皇帝的工資,上疏勸導皇帝是老子的本分,如果皇帝因為這個要收拾老子,那死就死唄,老子不怕!
楊漣雖然這麼說,不過他心中也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畢竟皇帝剛登基十幾天,你就上疏說皇帝不是個好皇帝,換誰都要生氣!可是讓楊漣意外的是,皇帝並沒有因為這件事責罰他,現在還讓皇帝拜他為老師,這可就讓楊漣感動的像個王八蛋一樣!
楊漣跪在地上連連給皇帝磕頭,痛哭流涕的說道:“請陛下放心,臣一定好生教導皇子,死而後己!”
站在最後的趙和聽楊漣這麼說心想壞了,楊漣這人雖然不是什麼好人,但就像明代很多士大夫一樣,信守承諾,現在楊漣竟然能說出死而後己這句話來,看來心中已經定下為皇帝以死相報、致死不休的基調。
趙和暗中歎了口氣搖了搖頭,心想原來是這麼回事,楊漣後來為什麼與閹黨死磕,為什麼身受酷刑也絕不求饒,原來根子都在這裏。想到這趙和不禁對這個貌不驚人的泰昌皇帝有了另一番認識,區區幾句話就能讓一個人為你去死,看來這個皇帝不簡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