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未亡人(1 / 3)

公元1620年,在明代曆法中這一年屬於萬曆四十八年,也屬於泰昌元年,還屬於天啟元年,一個大一統王朝中,一年能存在三個年號,真是一個混亂奇葩的年代。

在這一年的七月二十一日,當了四十八年的萬曆皇帝駕崩,太子朱常洛八月初一登基成為泰昌帝,可是誰想到這個年僅三十九歲的新晉皇帝,上位後過於勤勞,每日宣召數女,活活的將自己累死。泰昌皇帝在九月初一,也就是他登基的整一個月後,病死在紫禁城乾清宮。

泰昌皇帝朱常洛的死雖然不算什麼,但對明末曆史影響深遠,泰昌皇帝不管人品如何,但畢竟是一個成年人,同時還是當了一個二十多年太子的成年人,不管能力如何,但身份資曆都足以服眾,同時泰昌皇帝對朝政還有些把控,這點從他上位並沒有大勢打壓鄭貴妃一黨就能看出來,如果給這位短命皇帝時間,大明朝興許不至於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中滑向深淵。

泰昌皇帝死後,他那個剛滿十五歲的長子朱由校就要登基成為新一任大明皇帝,與泰昌皇帝不同,這個年幼的天啟皇帝登基前還不是太子,雖然占著皇長子的身份,還有東林黨一些人輔佐,可是朝中一些士大夫官員對這個少年皇帝並不怎麼看重。這一點在前期並沒有什麼,可是隨著天啟皇帝長大,他就會越發反感朝臣的管束,為了與號稱眾正盈朝的東林黨們抗衡,皇帝就會不可避免的扶植身邊人,這樣他身邊的另一股勢力太監就走到了台前。

趙和身為唯一知道曆史進程的人,這時正在新君朱由校身邊忙前忙後。上一次萬曆皇帝駕崩,趙和就吃了不在新君身邊的虧,所以等到新君登基分果果排座位的時候,趙和隻弄到一個從六品主事。這次有了前車之鑒,趙和自然不能放過這次機會,所以這幾天趙和一直待在宮裏,甚至陪著新君朱由校一同哭靈,趙和跪在泰昌皇帝的靈樞前,哭的比朱由校這個親兒子都親,如同他是泰昌皇帝失散多年的私生子一樣。

趙和在這當著孝子賢孫,可是後宮中卻半點不消停。新晉後宮之主李選侍原本打著皇後的主意,可是朝中大臣反對的太多,在經過趙和的勸說後才放棄預定打算,準備循序漸進先當個貴妃。可是貴妃還沒等到皇帝下旨意,皇帝老公朱常洛就死了,雖然李選侍心中氣哭自己命運不濟,但現在更加擔心的卻是自己未來的地位問題。

李選侍十四歲進宮給朱常洛當了小老婆,對紅磚綠瓦黑陰溝的皇宮深有了解,知道在這個吃人的地方隻有爬到權利頂峰才能保住自己的安全,要不錯走一步就是萬丈深淵。所以李選侍在朱常洛當上皇帝的第一天就開始吹枕頭風,希望皇帝封自己為皇後。

李選侍雖然算盤打得挺響,可是吃了沒有文化的虧,皇後豈能是皇帝一紙詔書就能任命的?封建王朝的皇後除了地位尊貴以外,還有一個特殊使命,那就是在皇帝死亡,新皇帝年幼時暫時掌控朝政。明代曆史上權力極大的皇後可有幾個,比如仁宗的皇後張皇後,宣宗的皇後孫皇後,英宗的皇後周皇後,距離現在最近的就是隆慶皇帝的皇後,那個與張居正不清不楚的李彩鳳。這些女人雖然不實際掌控朝政,但通過控製自己的兒子與大臣,分別都在曆史上留下自己的重重一筆。

明代皇後這麼重要,所以這些大臣拚死攔著不讓李選侍如願,而大臣們的反對理由也很充分,那就是李選侍你沒有兒子!

這一點確實是李選侍的死穴,泰昌皇帝朱常洛目前在世的兒子有兩個,偏偏都不是李選侍所生,而李選侍本人隻為皇帝生了一個女兒,也就是後來的樂安公主,目前才剛滿周歲。

皇帝不同意,李選侍就把主意打到了自己養子朱由校身上,朱由校幼年喪母,是李選侍撫養他長大,所以她跟朱由校還是有些感情的。

朱由校原本答應了這件事,可是他一個無名無分的皇長子那能辦成這件事,所以朱由校就想到了自己那個師兄趙和。

趙和給出了個拖字訣,朱由校將這件事告訴了李選侍,李選侍也沒有辦法,隻好退而卻其次,先讓皇帝封自己一個貴妃當當,至於皇後以後再說。

可是李選侍算盤打得挺響,但是沒想到皇帝死的這麼快,剛登基不滿一個月就駕崩了,這下雞飛蛋打一個殼,李選侍真是寡婦死兒子,徹底沒指望了!

慌亂中李選侍看到了在乾清宮滿前忙後的趙和,心想就是這家夥給自己出的拖字訣,現在皇帝死了,拖字訣也沒了用處,應該在找趙和詢問下一步怎麼走。

李選侍讓貼身宮女在乾清宮找了一個隱蔽房間,然後派人去找趙和過來,希望這個東林黨的智多星能給自己出一個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