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轟動的效果
“哪裏?……好,我馬上去!”
鏡頭中,一位年輕帥氣、一身黑色皮裝的年青人,掛上電話,拎著頭盔快步走了出去,鏡頭隨之轉換,大院中的草坪邊桑,一輛豪華大氣的大太子摩托車靜靜的停在那裏,低矮的車身、傾角極大的前減震、寬大舒適的馬鞍形坐墊、後座後麵的豪華真皮靠背、寬大的隻是一眼看上去便給人厚實穩重踏實感覺的粗大輪胎、典型的美式太子式油箱中置儀表、太子車必不可少的豪華邊箱以及遍布四身的明亮鍍鉻裝飾件,瞬間闖入了人們的眼球。//百度搜索:看 .//
鏡頭轉換,頭戴黑色/4盔、一身黑色皮裝的年輕騎士已經穩穩的坐在了車座上,輕輕按下電啟動按鈕,一陣低沉而充滿了馬蹄節奏感的排氣聲驟然呈現,騎士從兜裏掏出一盒煙,從中抽出一支,並順手將煙盒放在傾斜的油箱上,煙盒卻紋絲未動。
愜意的吐出一口煙霧,其實嘴裏叼著煙,順手將煙盒揣回兜裏,踩下變檔杆,右手輕加油門,看上去便給人龐大穩重感覺的車子瞬間便輕巧的滑了出去。
鏡頭再轉,騎著碩大機車的騎士,後座上坐著一位衣著時尚的美女,美女輕攬著騎士的腰,頭上粉色的四分之三盔下,嬌豔的臉龐帶著迷人的笑容……直到此刻,與那些在廣告的一開始就恨不得將自己產品的所有特點都告訴觀眾的廣告們不同,這時候畫外音終於響起:皇家之星,您正確的選擇。
當央視一套節目氣預報結束後,一輛摩托車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在觀眾們的麵前的時候,整個神州大地都被震動了,幾乎大街巷都在流傳著那句廣告詞:皇家之星,您正確的選擇。
以後世的廣告製作水準來看,這則廣告要質量沒質量,要創意沒創意,屬於典型的“三無”產品,飽受廣告轟炸的老百姓甚至連看這則一眼的興趣都沒有。可是現在是1991年,老百姓的娛樂匱乏到了極點,能夠在電視上看到有創意的廣告,本身也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廣告中的那輛截然不同於現在流行的日係車家子氣的外觀,更是讓看慣了日係車的“有車一族”兩眼放光:這車,大氣啊!就是不知道要多少錢?
看到這輛外觀大氣無比的摩托車,一些第一眼便看上了這款車的人反而心生畏懼:這車是50的吧?日本那個看上去氣吧啦的gn50都要三萬多呢,這車肯定要更貴吧?還不得四五萬?
有“經驗豐富”的知情人得意洋洋的向聽眾們炫耀,“知道這叫什麼車不?這叫太子車,老美的哈雷,就是這種樣式的車!”
“什麼?哈雷車好不好?在人家美國有這麼一句話,叫做年輕的時候有輛哈雷,年老的時候有輛凱迪拉克,此生無憾!人家老美的夢想都是年輕的時候能夠有輛哈雷摩托車,知道為啥不?在人家美國,哈雷摩托車賣的比轎車都貴。”
“還有看到那個放煙盒了沒?知道這明什麼不?這明發動機運轉平順,運轉平順,騎上去就不顛,肯定舒服啊,這個連人家老美都做不到。”話的這位一臉的羨慕和向往,不過可以肯定,這位不知道平衡軸是個什麼東西,否則就不會對發動機為什麼運轉如此平順驚訝無比了。
乖乖,跟老美的哈雷一樣的啊?聽眾們聽的直咂舌,心中立刻就將這車和哈雷畫上了等號:雖然咱們從來沒騎過哈雷,也沒見過哈雷,可凱迪拉克咱們知道啊,這個哈雷咱們也聽過,既然老美都這麼,那想必那摩托車肯定是很好的……沒聽麼,在人家美國,哈雷賣的比轎車都貴呢。
現在的共和國,雖然也有零星的富豪們通過關係來購買私人轎車,但私人汽車距離老百姓實在是太遙遠了,雖然也有先富起來的一批人買上了摩托車,有錢的甚至能夠通過一些地下渠道搞到外國的摩托車,可比轎車還要貴的摩托車?腦子裏更是根本沒有這麼一個概念,在老百姓的心裏有一個十分樸素的標準:摩托車嘛,肯定是不能比轎車貴的。可是這款車似乎開始顛覆了不少人的認知。
尤其騎士將煙盒放在油箱上,飽受發動機震顫之苦的有車一族們,驚訝的發現,一款車竟然可以做到運轉如此平順的。
90年代初,國內也有一批通過特殊渠道進來的哈雷,但這個時候的哈雷遠不能同日係太子車相比,一個典型的特征便是采用了大排量頂杆機設計的哈雷,震動大的驚人,無論哈雷怎麼強調他們所謂的哈雷文化,但有一點卻是所有人都公認的:哈雷隻要駕駛0公裏以上,必定震的菊花內圈發麻!騎哈雷,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你隨身帶著一台大型按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