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八章 林在哪裏?(1 / 3)

作為國內汽車行業的媒體人,茅東海先生對於這個北郡市工業製造公司自然是很了解的,他們不僅在短短的一年內異軍突起,靠著央視成為了國內摩托車行業的領軍人物,更是聯合老毛子坑了德國人一把,從德國戴姆勒公司的手裏坑來了兩條自動生產線以及奔馳轎車的底盤技術,可是……

有了戴姆勒公司的自動生產線和底盤技術,北郡市工業製造公司就能夠生產出高品質的汽車來嗎?作為汽車行業的媒體從業者,茅東海先生很明白,有了好的生產設備並不意味著一定能夠生產出優質的產品來。所以對於這一點,他心裏很是懷疑。

但是一想到雜誌社這兩個月的現狀,茅東海先生又不由得有些頭疼。

雜誌社這兩個月的銷量為什麼出現了如此嚴重的下降?茅東海先生其實很明白,國內總共就隻有這麼寥寥的幾款車,早被雜誌社給翻來覆去的介紹了無數遍,能夠通過其他渠道介紹到的車型也早已經被報社的編輯們給介紹了個遍,麵對一個沒有實質內容的雜誌,讀者們怎麼可能有興趣?

可是麵對國內一潭死水一般的汽車市場,他茅東海區區一個人又有什麼辦法?

想到這裏,茅東海總編不由得再次拿起那封從遙遠的古齊省寄來的信看了起來:奔馳16SL、寶馬E、馬自達9、林肯加長版……看到這裏,茅東海總編不由得歎了口氣:去吧。哪怕是為了北郡市工業製造公司願意為報社提供的這幾款車,也得去看看。

終於下定了決心的茅東海茅總編拉開自己辦公室的門,對著外麵喊了一嗓子,“老王,老李,還有劉,你們三個進來一下。”

老王是報社裏資格最老、文筆最老道的老資格編輯;老李算是雜誌社裏的首席汽車評測師。有著超過0年的駕齡,算是經驗豐富的老司機了;至於劉,雖然人年輕。但照相的技術真不含糊,雖然才來了雜誌社不到兩年的時間,但現在已經儼然在雜誌社裏穩坐攝影師的頭把交椅了。

正是明白這些。大家夥兒才不由得愕然。

這是什麼情況?要大活兒要出動了?外間的大辦公室裏,正在為了如何提高銷量、寫出汽車愛好者喜歡的文章而絞盡腦汁、不停的和自己的頭發較勁的編們不由愕然的抬起頭,有些茫然不解的看著表情似乎輕鬆了不少的總編:難道頭兒有辦法解決咱們雜誌社遇到的問題了?

良久,望著頭兒緊閉著的辦公室門,終於有人聲的嘀咕了一句,“看來頭兒有辦法了。”

眾人頓時附和的連連點頭,之前一直緊繃著的臉上也浮現出一絲輕鬆之色。

………………………………………………………………

作為一份每月都能夠賣出幾萬份的雙月刊,在國內非正統的雜誌行列當中,《汽車之友》也算是有錢了,但饒是如此。《汽車之友》雜誌社也舍不得拿出錢來給自己的人買機票……以《汽車之友》在當地的影響力,真想買幾張機票還是不成問題的,問題是茅東海總編舍不得這麼一筆錢,這趟的長途出差,他寧願選擇坐火車去。用省下來的錢給雜誌社裏麵添置點東西。

但是哪怕是坐火車,茅總編也有些舍不得坐臥鋪,就在茅總編心裏猶豫著是直接堅持著硬座到古齊省還是稍微“奢侈”一點,選擇硬臥的時候,接到《汽車之友》雜誌社的電話、明確了《汽車之友》雜誌社會派出最高規格的隊伍前來洽談合作事宜的消息後,北郡市工業製造公司打來了電話。

“請問。是《汽車之友》雜誌社嗎?”電話中,對方很客氣。

《汽車之友》作為一家自負盈虧的雜誌社,在對待來訪的電話的時候沒有那些吃國庫糧的官方媒體的硬氣,所以對於這個電話,茅東海很客氣,平日裏也是如此,哪怕打來電話的是一名普通的讀者,茅東海對他也很客氣,“是,這裏就是《汽車之友》雜誌社,請問您找誰?”

“那太好了,”聽到茅東海的這句話,電話中的那人明顯的鬆了一口氣,微微一頓,電話中的那人換了個更加和氣和輕鬆的道,“你好,我是北郡市工業製造公司林鴻飛董事長的秘書曹軍,要找你們雜誌社的茅總編,請問茅總編在不在?”

北郡市工業製造公司董事長的秘書?這個名頭有點長,第一次重複起來微微有些拗口,但這絲毫無礙於茅東海先生心裏油然升起一種淡淡的飄飄欲然之意,忙一疊聲的道,“你好你好,曹秘書,我就是茅東海,請問你找我什麼事?”

不怪茅總編的反應這麼激烈,這也是理所應的情況,任誰知道一家年產值幾十個億的超大規模的公司的老總,竟然主動安排自己的秘書同一個年銷售收入不過0多萬的雜誌社的總編聯係,也會激動不已的。若是茅總編之前還沒有下定決心答應林鴻飛的邀請那或許還可以另當別論,但對於已經答應了林鴻飛邀請的茅東海來,他現在考慮的就已經是如何拉攏住這麼一位大金主,看看對方能不能在自己的雜誌社上做點廣告、並且借著對方提供的幾款車拉動一下銷量的事情了,在這個時候,茅東海先生怎麼可能不對曹軍客氣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