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四章 撇開他們,咱們單幹:上(四更,二更到)(1 / 2)

;

“不應該啊,”林鴻飛皺著眉頭,繼續緩緩的道,“美國分公司在最近的年內都不可能見到效益,鈦合金項目還好,飛機項目五年之內根本就不可能見到一分錢,不但見不到一分錢,每年最少還要往裏麵扔差不多000萬美元,五年之後能不能見到錢都還是另外一,中航工業總公司可沒有這麼多錢往裏麵投,他們自己公司的親兒子還得排著隊等著要錢呢,怎麼可能每年拿出這麼多錢來投給別人家的孩子,他們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既然是這樣……他們看上了那6.5億美元的現金?”

到這,林鴻飛猛然抬起頭來,目光灼灼的望著東方正,“爸,是這樣的吧?”

“子反應挺快嘛,”東方正有些驚訝,他原本還想要等林鴻飛苦思良久而不得其解之後再告訴他的,沒想到這麼短的時間裏,這子就想明白了這一點,心中大是欣慰,“沒錯,他們是在打你那6.5億美元現金的主意。歡迎來到閱讀 ..”

..

林鴻飛不想什麼“這6.5億美元的現金的開支要處於花旗銀行的監管之下,他們中航工業總公司怎麼可能拿到手?”之類的蠢話,因為林鴻飛很清楚,這其中的辦法太多了,他隻是抬起頭來望著東方正,要明確一件事,“爸,在這件事上,民航局是什麼態度?”

“民航局的意思當然很明確,必須要確保民航局的利益不受損害。”東方正道。

民航局的這番表態聽起來不偏不倚,任誰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來,但林鴻飛卻笑了:保證民航局的利益不受損害?民航局可是老王家的傳統勢力地盤,保證民航局的利益不受損害,那不就是要保證老王家的利益不受損麼。

最難的一點解決了,這讓林鴻飛極大的鬆了一口氣。但是現在還不是徹底鬆氣的時候,沉默了一下,林鴻飛向東方正問道,“爸,我就想知道,如果民航係統想要采購商用飛機,受中航工業總公司這邊的影響大不大?是不是必須通過中航技術進出口公司才能ā作?”

中航技術進出口公司是中航工業總公司下屬的最重要的子公司之一,同時也是持有國家特別頒發的軍品出口經營權的10家公司之一,其最為核心的業務就是航空產品及技術的進出口,不但專門負責中國航空產品外貿工作業務。同時也是中國最主要的防務產品供應商之一,對於中國民航企業進口商用飛機是否要經過中航技術進出口公司這一點,林鴻飛一直不是很確定,但這也是最讓林鴻飛忌憚的一點:這家公司手中的權利實在是太大了!

“那怎麼可能?!”

聽到林鴻飛的這個問題,東方正不由得笑了。似乎在為林鴻飛的這個擔心而感到好笑,“中航技術進出口公司主要從事軍用航空器以及導彈等防務產品的進出口管製。民用航空器他們也就管一管自己公司旗下冰飛公司的運1。管民航局?”

東方正的眼中掠過一絲不屑,“中航技術進出口公司管好自己的軍品貿易就行了,民航貿易用不著他們插手,民航局有自己的航空器材進出口總公司。”

“也就是,如果國內某家航空公司想要購買某種飛機從事商業運營,要通過民航局的航空器材進出口總公司。中航工業總公司根本就隻能幹看著,對吧?”強忍著心中的激動,林鴻飛道。

“那是當然!”

這話的時候,東方正一臉的傲然!

79年。內閣本著“改革開放,政企分離”的原則,正式批準現今中航工業總公司的前身:中航工業部成立中航技術進出口公司。

當時的共和國航空基本上是軍民不分家,中航工業部起初是強烈要求將軍用航空和民用航空都晦氣納入中航技術進出口公司的管轄範圍之內的,是自己家老爺子據理力爭,甚至不惜和時任中航工業部的領導拍了桌子,才將民用範圍的航空器、發動機、航空器材、各種設備、特種車輛的進出口、租賃、維修、寄售以及所有與民用航空有關的各種工業產品和原材料的進出口業務的進出口權從中航工業總公司的手中生生的奪了過來。

當時的共和國民航極度不發達,民用航空並不算是一塊肥肉,截止到79年年底,全國範圍內用於民航運輸的飛機隻有不到140架運輸飛機,且多數還是四五十年代生產製造的蘇式伊爾14、裏二型飛機,載客量僅0多人或40人,載客量100人以上的中大型飛機隻有17架;機場隻有79個。全年旅客運輸量甚至排在新加坡、印度、菲律賓、印尼等國之後,充其量是一塊有點肉的雞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