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鴻飛繼續道,“按照我計算的結果,若是飛機的翼展能夠達到5米左右,飛行高度可以保持在7500米至8000米;美軍最新型號的e—艦載雷達預警機的雷達線罩的直徑是7.米,若是我們以歐洲直升機公司的eh101為參考對象來設計這款飛機,則eh101的主輪距和前後輪距之間的空檔最大可以容納一個直徑7.7米的雷達線罩,通過對主起落架以及前後起落架的調整,或者還可以容納直徑更大一點的雷達;若是以米—6為參考對象,則可以布置一個直徑10米左右的雷達線罩。”
“相對於英國‘海王’艦載預警直升機和前蘇聯ka—1艦載預警直升機的雷達布置方案,我們可以布置下更大的雷達,實現更遠的探測距離和更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隻是考慮到這種特殊的下置雷達線罩的方式,如此大的雷達線罩,就算我們的雷達探測技術落後,可以功率彌補不足,容納的雷達足以滿足以航母為圓心、最少800公裏之內對低空飛行的戰鬥機的預警要求了。”
“我個人的一點建議:從機腹到雷達線罩最低點的距離不要超過1米比較合適,最高不要超過1.米,為了保證結構的足夠結實,雷達最好是采用不必旋轉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當然,無論是參考eh101還是參考米—6,起落架除了要保證機腹有足夠的離地距離之外,還要經過特殊的加高和加固設計,嗯,這是我多言了,專家們肯定能夠想得到。是子無理了。”
到這,林鴻飛喘了口氣,看著正在望著自己的圖苦苦皺眉思索的專家們,心裏著實鬆了一口氣。
他可以肯定自己的這個二把刀設計的飛機肯定存在著一些問題,最起碼在林鴻飛自己看來,雷達線罩距離機腹的距離就有些過近了,這麼近的距離必然會對飛機的穩定飛行產生一些氣動幹擾,但在林鴻飛看來,這應該是旋翼機唯一能夠采用的大型雷達線罩、並且“站得高、看得遠”的布置方案了。
至於氣動幹擾的問題,有問題不怕。想辦法解決就是了,他最怕的,就是這些專家直接否定了這個設想。
林鴻飛剛想到這一點,運七的總設計師周振國先生皺著眉頭開口了,“若是不超過一米。那麼雷達線罩支架的長度最長不能超過55厘米了?這麼大的雷達線罩,兩者這麼近的距離。會對飛機的飛行產生很嚴重的氣動幹擾的……”
果然!周振國先生的回答印證了林鴻飛的猜測。雷達線罩和機腹之間這麼的距離確實會產生很嚴重的幹擾。
“周老,有辦法解決嗎?”林鴻飛連忙問道,這一刻,林鴻飛心裏不緊張是假的,“不瞞您,這是子我想到的唯一一個能夠不用彈射起飛還能夠裝給預警機裝上大雷達的辦法了。ka—1預警直升機那115公裏的探測距離……子我真心覺得這東西給一支中型混編艦隊用也就罷了,但作為航母編隊的預警機來時用,這點距離實在是不夠看。”
林鴻飛這話一出口,不僅林鴻飛急切的在等著周振國的回答。連幾位局常委和軍方的將軍們也在焦灼的注視著周振國,隻是林鴻飛緊張的表情落在一眾大佬們的眼中,還是不由笑了起來:這子……也有害怕的時候啊?
隻是仔細想想也是,林鴻飛才多大,4周歲而已,這子在摩托車和汽車領域妖孽也就罷了,若是在航空器領域也妖孽到不行,那真是要讓人懷疑這子到底是不是真的是個妖孽,萬幸,這子這次雖然表現的很妖孽,但這個妖孽的程度還在大家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林總您放心,你的這個方案從大方向上來絕對沒錯,是唯一一種可以用在滑躍起飛式航母上的固定翼預警機的方案,也絕對是目前我們能夠實現的最佳的方案。”周振國笑著安慰林鴻飛道,先將林鴻飛的心神安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