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一章 尋找結構專家(三更,二更到)(1 / 3)

林鴻飛要調閱中航工業第二集團下屬各子公司退休和內退人員的資料,黨組成員們頓時就苦了臉。

因為中航工業第二集團的特殊性,和中航工業第一集團不同,二集團的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基本上全都是由下屬的各家重要子公司的原董事長擔任的,對於各家子公司來,這些退休人員哪怕在家裏閑著,但隻要必要,自己也能召之即來,可給了總公司這算是怎麼回事?

但這一次,林鴻飛向他們展示出了自己強硬的一麵:他以集團董事長的名義強製性的要求集團下屬各子公司必須要將集團退休人員的資料報上來以供集團民用航空事業部篩選……敢在這個項目上弄虛作假的,公司嚴懲不貸!

是嚴懲不貸那就是嚴懲不貸,已經見識過林鴻飛鐵腕手段的眾人毫不懷疑若當真是激起了林鴻飛的怒火,這家夥對自己不會有絲毫的手軟。

一個個或者退休或者賦閑在家的老專家、老工程師、老技師們的名字被林鴻飛親自打了勾,隨著這些被打了個勾的名單被一份份的發出去,石子增頓時忙的雞飛狗跳……如今,這活兒可是他的業務範圍。

……………………

“但是老板,您還缺少一個飛機結構力學方麵的專家,我指的是最大起飛重量在150噸以上的大飛機結構力學方麵專家……”看著自己老板圈定的這些人擅長的領域,查普雷金對林鴻飛如此道。

作為古齊省工業製造有限公司航空部門獨立出來之後唯一保留下來的一個部門,航空實驗室依舊承擔著相應的研究任務,作為負責人,查普雷金就除了負責整個實驗室的運作之外,這段時間還要負責向林鴻飛提供合理化的建議。現在看來,這家夥很稱職。

“是啊,我們缺少一個具有大型飛機製造經驗的飛機結構力學方麵的專家,”林鴻飛苦惱的點點頭,“但我們國家根本就沒有研製150噸以上飛機的經驗……全世界也就屈指可數的幾個單位具有研發最大起飛重量在150噸以上飛機的經驗。”

除了美蘇兩國加上一個歐洲的法國空客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幾家能夠生產如此大型飛機的飛機製造商了,共和國當年馬馬虎虎的搞過勉強過100噸的運10,但嚴格來運10隻能算是一個半成品,150噸以上重型飛機的結構設計,共和國方麵甚至根本沒有這方麵的人才。

“可是老板。我記得你們國家當年曾經和運10一起搞過一個放大版的u—16戰略轟炸機的,叫轟—8,這個飛機的最大重量就超過150噸,”查普雷金皺了皺眉頭,忽然想起來一件事。“這麼大的飛機,肯定需要有結構力學方麵的專家來配合總設計師吧?我們是不是可以找那位專家來幫忙?”

轟—8?林鴻飛愣了一下。當年國家曾經上過這個項目嗎?

“你確定我們國家曾經有過這個項目?”林鴻飛盯著查普雷金。如果這是真的,那可真是大的意外之喜。

“我確定,”查普雷金無比肯定的點點頭,道,“您也知道,蘇聯解體之前。我們十分重視對你們的情報搜集工作,運—10項目當年在我們蘇聯也引起了很大轟動,這個轟—8幾乎是和運—10項目同時進行的,采用了擴大的轟六機身這個最穩妥的設計方案。如果我沒有記錯,似乎轟—8的最大起飛重量是16噸,最大載彈量達到18噸……”

他一邊,一邊飛快的在辦公紙上花出了所謂的轟—8戰略轟炸機的簡略草圖。

林鴻飛凝視著查普雷金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的轟炸機,這架轟炸機很有些美軍b—5戰略轟炸機或者前蘇聯u—95換成渦扇發動機之後的喜感,都是細長細長的機身,機翼下掛發動機,後掠翼、單垂尾和低平尾的樣子……

“這飛機真是在轟六中程轟炸機的基礎上進行放大設計的?”林鴻飛抬頭向查普雷金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