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九章 探望(三更,二更到)(1 / 3)

沒有人話,所有人都被眼前壯觀的場景驚呆了:二戰時期的米格—係列戰鬥機、二戰之後的米格係列噴氣式戰鬥機、前蘇聯的第一代噴氣式客機u—104、前蘇聯的第一代超音速客機u—144、烏克蘭軍方“捐獻”的u—95戰略轟炸機、u—14戰略反潛機、伊爾—8遠程反潛機、u—中遠程大型超音速轟炸機、u—160戰略轟炸機、ss—18s陸基洲際多彈頭分導時導彈的模型以及ss—4s陸基火車機動洲際多彈頭分導式彈道導彈……

密密麻麻的的飛機、導彈、轟炸機組成的展覽“軍團”,震撼人心!

看著這些被刻意的塗裝一新的展品,大家心裏甚至不由得產生了一種錯覺:這些飛機,都是保存完好的、隨時都可以被從博物館裏拉出來作戰的吧?看那架u—160戰略轟炸機,猙獰的發動機尾部噴口,足足有一米多的直徑,這就是……力量啊!

但是隨即,望著這些代表著過去輝煌的展品,無數人淚流滿麵,甚至痛哭流涕:這些,曾經是屬於這個星球上最強大的帝國的力量,但是,現在,一切都煙消雲散了,隻能停留在博物館裏麵讓大家憑吊。

對於這種情況,林鴻飛裝作看不到,扭過頭來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直跟在自己身邊卻沒有怎麼話的薑民一眼,林鴻飛相信薑民能夠明白自己的意思。

薑民沒有注意到林鴻飛的眼神,但他緊握著的拳頭無聲的明了眼前的這一切帶給他的刺激。

看到薑民的反應,林鴻飛無聲的笑了:很好,這就很好!

“先生們,請跟我來,這邊是火箭和導彈展廳。這裏展覽了前蘇聯時期從第一代到第三代的各型導彈、火箭產品……當然,因為一些我們都知道的原因,有些其實是模型,”林鴻飛一邊走一邊道。“從導彈和火箭展廳出去,就是室外展館,與麵積龐大的室內展館相比,室外展館的麵積更為龐大!展覽的產品也更多……”

因為是露展覽。幾乎沒有多少基建成本,室外展館的麵積足足是室內展館的四倍,展覽的也都是室內展館根本放不下的東西,比如。那架從安東諾夫設計局花500萬美元買來的、隻完成了機體建造工作的an—5巨型運輸機……

………………………………………………

展覽結束後,林鴻飛送走了參觀的人群,卻並沒有走。而是帶著薑民來到了員工工作區。

看到林鴻飛到來。在員工工作區的人群頓時沸騰了,一張張洋溢著歡喜和快樂的笑臉出現在林鴻飛的麵前,和林鴻飛打招呼的聲音此起彼伏……

“大家好,大家辛苦了,”林鴻飛笑吟吟的望著眼前這些“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這些工作人員中,外國人和中國人的比例幾乎是1:1。“大家過的還習慣嗎?”

“習慣,有什麼不習慣的,”從西飛出來的、正在做u—“逆火”中遠程可變後掠翼大型超音速轟炸機的機身結構逆向測繪工作的主任工程師張立軍張工程師大大咧咧的道,“在這裏工作,不僅經費充足,不用整裏低聲下氣的求著上麵撥給經費,補貼還那麼高,還有這麼多的研究設備,有這麼多的研究對象,大家夥兒心氣都足著呢!”

沒錯,這些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真正的工作人員其實沒有幾個,基本上全都是以工作人員的名義開對這些武器進行解剖和逆向學習的,有了充足的經費保障,有了對科研工作最有利的製度的保障,有了充分的福利保障,所有人都迸發出了最大的激情。

“習慣……”林鴻飛心裏微微一酸,為了完成工作,這些工程師、測繪人員們要在國外呆上數年,對家人的思念、對異國他鄉生活的不習慣,怎麼可能會讓他們習慣?好在,林鴻飛也不是優柔寡斷的人,知道在現階段,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甚至這已經是最好的辦法了,既然如此,林鴻飛能夠做的隻是盡可能的保證在烏克蘭工作的這些工作人員享受到足夠好的生活和福利待遇,“公司對大家的承諾不會變,這個請大家放心,公司新建的住房已經開工,下半年各位的家人就可以有限住進去,在家屬工作、老人生活和孩子的上學問題上,這些公司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