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二章 憧憬(二更,二更到)(1 / 2)

“曙光女神”的逃生係統設計的很有意思,很有些電影《星河戰隊》裏麵那些星際戰艦逃生艙的味道,整個駕駛艙就是一個駕駛/逃逸艙,駕駛艙裏麵的人員以“+”的方式前後兩排排列,當逃生係統啟動後,“曙光女神”的機組人員不四像是普通戰鬥機那樣將座椅彈射出來,而是將整個駕駛艙與機身分離,此刻駕駛艙就變成了一個逃逸艙。

不采用彈射座椅而是采用逃生艙的設計,其實倒也可以理解,在最高速度高達8倍音速的情況下跳傘?沒有哪個活夠了的家夥會這麼做,還不如直接自己活夠了來的利索,傳統的彈射救生座椅根本無法保證機組人員的人員,唯一的辦法就是整體式逃逸。

逃逸艙不僅自帶微弱的動力以保證落地時候的安全,其整體設計也是遵循著航空器的設計理念,可以在空中滑翔,微弱的動力還可以在空中對逃生艙的飛行姿態進行幅度的調整,並且自帶的GPS係統和電腦係統可以在計算出的降落目標地區內自動選擇最好的迫降場地,運氣好的話甚至直接逃出所在國的國境都沒有多大問題。

靠著逃生艙內的逃生係統,整個機組可以在野外堅持生存一個星期以上……這其實是最惡劣的情況,美軍依靠自己遍布全球的軍事基地,隻要不是落在共和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國家的腹地,最多4時就能夠將他們營救出來。

隻是可惜,亨利他們的運氣實在是不好,他們恰恰就落在了最不應該降落的兩個國家之一的共和國的土地上……共和國的國土麵積實在是太大了,隻能靠滑翔的逃逸艙根本飛不出去多遠。

…………………………………………

“成功了!”

“是啊。成功了。”

“終於成功了?”

“終於成功了!”

看著屏幕上顯示的導彈擊中“曙光女神”的示意圖,林鴻飛和嚴教授兩個為了脈衝爆震發動機付出了無數心血的人彼此心有默契的對視了一眼,同時哈哈大笑起來。

笑著笑著,兩人眼中就泛起了淚光。

不容易啊!

從最早的U到後來的SR—71“黑鳥”,再到現在的“曙光女神”。該死的美國人對咱們的偵查和偷窺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尤其是在90年代中期之後到現在,隨著共和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已經逐漸將共和國當做了美國在世界上頭號對手的美國人,對咱們的戰略偵查和偷窺日益的變本加厲,套用太祖的一句話:帝國主義忘我之心不死!

但是麵對這麼一個能飛上40000米高空、最高極限飛行速度高達8馬赫、巡航速度也能達到4.5馬赫的怪物。在我們所有的導彈都沒法對它產生威脅的情況下,我們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它來了、它走了、它又來了、它又走了……卻對它毫無辦法。

現在好了,有了嚴教授他們研製成功的這套導彈用脈衝爆震發動機,美國人來一次我們打一次,來一次打一次……

“下一步呢,咱們實驗室有沒有想過上戰機上用的脈衝爆震發動機?”林鴻飛向嚴教授問道。無論是林鴻飛在共和國國防體係內的地位。還是林鴻飛在西工大燃燒和推進實驗室內的權限,他都有資格知道這個問題。

嚴教授也知道這些,就算林鴻飛不問,他也打算和林鴻飛好好這個問題呢,點頭道,“正在考慮這個問題呢,但麵臨的困難也很大。”

林鴻飛就點點頭。麵臨的困難確實很多,首先一個就是發動機的推力和發動機壽命的問題,剛剛裝在改裝過的PL—1和HQ—9導彈上的脈衝爆震發動機隻能算是型脈衝爆震發動機,導彈發動機對壽命的使用要求不高,導彈本身的自重也不大,自重最大的HQ—9的自重也不過1.噸而已,但如果將脈衝爆震發動機搬上飛機,那就是截然不同的兩碼事了,以我們剛剛批量裝備部隊的殲10戰鬥機為例,這不過是一款中型戰鬥機而已。最大起飛重量已經接近0噸,殲1重型戰鬥機的最大起飛重量更是高達8噸,想要推動這麼重的機身,顯然還有許多的技術難點和障礙需要克服;

另外一點:給什麼戰機配備脈衝爆震發動機?

這個問題似乎不起眼,甚至讓人覺得多餘:當然是給戰鬥機配備了。但考慮到脈衝爆震發動機那0至1馬赫、0至50000米高度的強悍適應範圍,在某些參數上已經是空戰鬥機的範圍了,隻用於現代戰機是不是有些浪費?

可是開發空戰鬥機?咳咳……我們不這個東西有多超前的問題,隻一點:我們現在的技術積累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