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七章 不隻不覺間的進步(二更,一更到)(1 / 2)

林鴻飛擺擺手示意大家安靜,等到大家安靜下來,這才道,“不管怎麼一集團和二集團十幾年前也是一家,在很多地方還是很互補的,大家到時沒有必要事事針對,什麼都單獨搞一套,不僅是資源和人力的極大的浪費,也沒有這個必要。”

這話聽起來當然沒有什麼錯,可為什麼這話從林鴻飛的嘴裏出來總讓人覺得怪怪的?

“對對對,就是這個話,還是林總的覺悟高,”顧瑞河顧不得二集團的其他領導同誌的怒目而視,這個時候的顧瑞河可顧不得林鴻飛的話為什麼聽起來怪怪的了,連連點頭道,“一集團和二集團都是脫胎於中航工業總公司,大家起來本就是分了家的兩兄弟,本就應該和兄弟倆一樣相互扶持、相互支援……林總,您吧,這個nk—44發動機項目您打算怎麼合作?”

“首先一個,必須以我們二集團為主。”林鴻飛無可置疑的道,允許中航工業第一集團進來分一杯羹是一回事,中航工業第二集團現在一家獨大的局麵也不是好事,利益總是需要平衡的,林鴻飛不介意分一點好處出去,可主次問題必須要搞清楚。

“這個……”顧瑞河猶豫了一下,開出了自己的條件,“一集團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不能低於0%,在今後的生產配套當中所占的比例也不能低於這個數。”

“可以,但一集團要承擔的總研發費用的比例不得低於40%,並且在要在這個項目當中全力配合,不得扯後腿。”林鴻飛略一沉吟,點頭答應了下來。

“沒問題沒問題!”見林鴻飛的條件隻是這樣,顧瑞河頓時大喜。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即便是現在已經有了相關的設計資料,但因為nk—44連台樣機都沒有造出來,恐怕設計方麵需要調整的地方還很多,nk—44發動機的總研發周期相信不會低於10年,就算平均下來每年需要投入5個億美元來搞研究,40%也不過才個億美元而已,這筆錢中航工業第一集團還真出得起,和發動機研究成功之後獲得的巨大榮耀相比,在顧瑞河看來這點錢根本就不算什麼。

顧瑞河這個鐵公雞。今竟然答應的這麼痛快?完全沒想到顧瑞河竟然會答應的這麼挺快的中航工業第二集團的其他領導們,不由得麵麵相覷,一臉的驚訝。

顧瑞河給中航工業第二集團的領導們留下的印象一向是鐵公雞一般的家夥,想要從這家夥嘴裏套出點錢來簡直比登還難,怎麼今就這麼痛快呢?一台最大起飛推力44噸的航空發動機需要投入的資金可不是一個數目。就算基本上所有的研發費用都是由國家來承擔,可在前期立項的時候。也還得去爭取不是?顧瑞河這家夥今到底在抽什麼瘋?

“忘記了。這可是最大推力44噸的大家夥啊,咱們不是正在搞那個比a80還大的飛機麼,這發動機將來完全可以為這個飛機做配套……”負責集團核心業務板塊:中航航空裝備責任有限公司的集團黨組成員兼副總經理丁玉海忽然一拍腦門,後悔無比,“這個飛機可是肩負著咱們國家航空企業勇闖世界航空製造業最高點的重任的。”

“啊……”丁玉海這話一出口,頓時明白了顧瑞河為什麼如此舍得下血本的中航工業第二集團的領導同誌們。頓時一個個拍著腦門,喟然長歎:這麼大的一塊肥肉,也確實不是中航工業第二集團一家企業能夠單獨吞的下的,左右自己沒辦法一口吞下。還不如自己有選擇的挑一些合作夥伴來一起分著“吃”。

這麼簡單的道理,怎麼就沒有林總看的明白呢。

————————————————————————

“11月18日,我國第次南極科考隊將乘坐雪龍號科考船離開東方市,奔赴南極。這次由145人組成的南極科學考察隊將進行曆時10左右的科學考察,於明年月底前返回,以下請看詳細報道……”

對於005年11月18日《新聞≈聯播》的這則新聞,沒有幾個人感興趣,大家本能的認為這不過是一次簡單的南極科考行動,稍微細心一點的,也不過是留意到了新聞當中提到的一句“科考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向格羅夫山挺進,搜集外隕石……”但隻有真正知道內情的人才知道,這次科考還有一個重要任務:為建立中國第三個南極考察站選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