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易水寒》(2 / 2)

“雖然聽不懂唱的什麼,但總感覺很悲傷,該不會是古代民謠吧……”

諸葛正仔細的傾聽著下了個結論,這調子和那些清吧裏頭拽著所謂煙嗓唱著悲傷民謠的感覺別無二致,原來古人也愛玩兒民謠。

雖然聽不懂,但音樂所傳遞出來的情緒卻是非常直觀。

李安則是認真的傾聽著,連舉在半空中的酒杯也忘了放下,這首曲子,他也是好久沒聽見了。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

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不過柒月這並不是變徵調,而是變宮調,聽上去婉轉悠揚,卻悲愴橫流。

正所謂宮變宮殤角徵變徵羽,對應現代音樂中的七個基本調,變宮調音階比較高,適合女孩子唱。

這首詞名字叫做《易水寒》,但同時還有不為人知的另一個名字,叫做《過秦》,曆史上沒有具體全部記載下來,李安也隻是聽過一部分,沒想到今天在這鬼市,竟然還能聽到完整的譜子。

第一個敲出這個調子的人,名字叫做高漸離,第一次唱出這首詞的人,也叫做高漸離,這首用燕國話唱出來的歌曲,卻是從鹹陽宮裏傳出來進而廣為流傳。

高漸離這個人,李安沒有見過,但卻對他深感佩服,這世上淒慘的人這麼多,能讓李安記住的卻很少,高漸離算是一個。

這首曲被世人所知是在秦統六國之後,但發生之時卻是在六國之時。

高漸離唱著易水寒為荊軻送行,在這之後,荊軻踏上了前往鹹陽宮的路,與之同行的還有一個在大殿外麵嚇得癱瘓了的外號從小殺人秦武陽。

後來圖窮匕見的故事就傳了出來,隨之而來的便是燕國的災難,太子丹被父親殺死獻給嬴政,卻也並沒有逃過燕國被滅的結局。

連坐之罪牽扯到的人幾乎占了半個燕國,和荊軻有過聯係的舊人紛紛被抓住殺死,燕國之人無一不是在心裏頭痛罵荊軻的,除了高漸離。

隨著燕國被滅了之後,高漸離消失了一段時間,隨後又自投羅網去了鹹陽宮。

因為他的歌聲聞名天下,嬴政第一時間並沒有選擇殺了高漸離,而是讓他留在鹹陽宮為他唱歌助興。

不過為了防止高漸離有殺心,嬴政便直接命人用濃煙熏瞎了他的雙眼。

就是那種強迫他睜開眼睛對著滾滾濃煙的酷刑,之所以選擇熏瞎而不是直接刺瞎,隻不過是嬴政覺得刺瞎會傷到高漸離腦袋裏的神經而影響他的歌聲而已,就是這麼簡單。

但那藏在築裏的鉛最終還是被發現了,高漸離在刺殺嬴政的路上,和至交好友荊軻走到了一起,兩人都失敗了。

這件事情算是徹底激化了諸子百家對朝廷的矛盾,以至於才有了後麵的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

聽說高漸離之所以在燕國被滅後沒有被找到,是因為逃到了很遠的海月之地,看來這件事是真的了。

不然海月閣又怎麼會有高漸離親手所著《易水寒》的譜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