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幾年前,村裏一個叔伯過世了,大哥跟二哥開口就說要一人湊五百塊錢份子錢。
份子錢這種東西,兄弟姐妹出的必須一樣多,誰也不能多過誰,誰也不能少過誰。
可那時候的五百塊錢對於家裏來說真的很多了。那時候兩口子都在村裏幹活,吳翠梅身體又不好,兒子也剛出去打工,別說五百塊錢了,就是一百塊錢他們都心疼。
可吳翠梅不好說什麼,最後還是劉遠河跟她兩兄弟吵了起來。
在劉遠河的堅持下,幾人合計又一番,從一人五百改成一人出三百。
吳翠梅這會兒心裏就在想,好幾年前大哥他們就說要一人出五百了,那幾年之後的今天,指不定他們會喊出多少份子錢呢。
雖然現在家裏的條件好了一些,可要她一下子拿出幾百塊錢,她還是會心疼。畢竟家裏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而是兒子一鋤頭一鋤頭挖來的。
按照本地習俗,隻要出了三代的親戚,一般都是湊一百塊錢。可奈何她攤上了兩個好麵子的兄弟,覺得份子錢隨的越多,也就越有麵子。
在本地,隨了份子錢後,名字跟金額都會寫在主人家裏張貼著的紅色大紙上,俗稱‘紅榜’。
有了紅榜的存在,誰的份子錢多,誰的份子錢少,一目了然,而且不僅是主人家可以看到,隻要是個識字的賓客都可以看到。
在以前,紅榜是主人家為了感謝賓客們的,可後來,隨著人們生活的富裕,漸漸的就演變成了一種攀比之風。
“份子錢隨多少?”沒等老婆開口,劉遠河就先問了出來。
大舅漫不經心的掃了一眼夫妻兩人身後的外甥,說道:“五百吧,我跟老二一人出五百,要是你們沒那麼多錢的話,你們就出三百得了,不過,等會兒咱們得分開進去,這樣你們就不用出跟我們一樣多的錢了。”
這話讓劉遠河跟吳翠梅都有些不高興。很明顯,這個大哥還是瞧不起他們家。明明是親兄弟姐妹,別人都是結伴進去的,可大哥卻讓他們後麵再進去,這分明就是瞧不起人。
劉青山撥開老媽,朝大舅笑道:“大舅,五百夠了嗎?要不咱們一人湊一千吧。”
這話一出,吳翠梅兩口子頓時倒吸一口涼氣!
尼瑪!一千塊錢?這小子是不是腦子進水了?這可怎麼辦?要是大哥答應了,那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就收不回來了。
大舅愣了下神,看著眼前的外甥,這才重新審視了他一番。
一年不見,這小子現在看起來還真是不一樣了,好像比去年的時候更有精氣神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老二就給了他五百塊錢,如果真要湊一千的話,那他就必須幫老二墊付五百,這樣一來,他就得往外掏一千五百塊錢。
一千五百塊錢跟五百塊錢還是有區別的。而且,要是老二不認賬,不願意還錢的話,那麼,那五百塊錢就打水漂了,到時候不僅名聲要不到,而且還得自損五百。這事怎麼算也不劃算。
想到這裏,他連忙擺手:“哎呀,沒必要湊那麼多,五百就行了。”
“五百不吉利。”劉青山說道,“就湊一千吧,一般都是湊雙數的,要麼兩百、六百、八百、一千,這是我們本地的習俗,如果一千太多的話,湊六百或者八百也行,但是不能是四百,四也不吉利。”
劉青山這一通胡言亂語,說得大舅一愣一愣的。
最後,大舅權衡再三,覺得幫老二墊錢實在不靠譜之後,就把五百的份子錢改成了兩百。
很顯然,這決定是正確的。
等四人在門口隨了份子錢的時候看到,在記賬本上寫著,人家本村裏的親戚也就隨二百塊錢。
要是你一表房親戚都比人家隨的多,那不是打人家親戚的臉麼?
隨了份子錢,走入大門口,便是院子。院子裏臨時搭建了覆蓋整個院子的雨棚,還有許多臨時搭建的灶台,切菜台,以及一些供客人們休息的木頭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