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祭祀(1 / 2)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好吧!方海也忘了。

自從解鎖了獨輪車,部落裏就出現了他的身影,獨輪車俗稱“雞公車”。

車輪為木製,有大有小,將車盤分成左右兩邊,可載物,也可坐人,但兩邊須保持平衡。

在兩車把之間,掛“車絆”,駕車時搭在肩上,兩手持把,以助其力。

獨輪車一般為一人往前推,但也有大型的獨輪車用以載物,前後各有雙把,前拉後推。

稱作“二把手”。由於車子隻是憑一隻單輪著地,不需要選擇路麵的寬度,所以窄路、巷道、田埂、木橋都能通過。

時間過得很快,半個月過去了。

部落的城牆,方海又加高了兩米,鱷魚的捕捉也在進行中,部落的食物危機暫時性的解決了。

這天,方海帶著一群原始人來到城門前。

看著一群原始人費力地將一塊沉重的木板拉上城牆。

等到木板在城牆上固定,上麵寫著兩個蒼勁的大字。

華夏!

終於自己所在的部落也有了名字。

方海也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華夏文明傳承下去。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

無論在上古時代,還是在愚民的封建時期,哪怕是建國後的信息社會,祭祀祖先都是傳統。

祭祀更反映華夏先民對天地萬物、先輩和神明的敬畏和尊敬。

來到了城池中央,一座高達三米的高台上,放著不少牲畜和一些瓜果。

站到高台上,方海望著下方密密麻麻的腦袋,拿著木錘敲了敲旁邊的銅鑼。

“盼!”一聲脆響,下方嘰嘰喳喳的聲音停了下來。

萬籟寂靜,隻有微風吹過。

“感謝神明創造世間,感謝先輩傳承文明,感謝大自然給我們帶來食物,……”。

方海的聲音傳出好遠,似真似幻,驚起了一群飛鳥,把文明傳向遠方。

立正!稍息!。

整齊的步伐,震動著大地。

這些召喚的士兵穿著竹甲,帶著銅盔,身穿著麻色的衣服,有的背著大刀,長芧,也有的背著盾牌,弓箭,踩在地上整齊的步伐,如同天神下凡般的英姿。

祭祀活動持續了一上午就結束了,大家吃吃喝喝吃飽了,方海還給大家放了一天假。

對於這天,方海取名為勞動節,把閱兵、祭祀都放到了這一天。

讓人們明白不勞動就沒有食物,大自然是公平的,有付出才有收獲。

這天很快的過去了,但對於這些原始人的刺激卻是很大的,以前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而活,活在這個世上是為了幹什麼,現在每個人都在思考,而當一個人有了思想才有未來。

夜晚的天色很好,天空中星光璀璨,一顆巨大的月亮掛在天上,聽大樹說,過幾天又到了趕墟的日子。

方海坐在院子裏,拿著一疊樹皮正在計算,經過了數天的實地觀察。

部落到河邊的距離足有好幾裏路,如果把堤壩向前推進兩裏地,至少可多開墾出近萬畝良田。

但如果要建造這麼長的堤壩,工程量又顯得太過巨大。

可如果不建造既堤壩的話,前不久的那場洪水,方海還是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