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二次出援 留守錦州(1 / 2)

崇禎四年七月初四,錦州參將施大勇率兩千兵馬援救大淩河城,不戰而撤。//. //

消息傳來,錦州城中一片嘩然,風向頓變,人皆言施大勇乃“不戰將軍”,市井百姓皆痛罵之。有義憤文人編童謠使兒唱之,唱詞之中極其嘲弄,致施部士卒無一人敢出營門,皆感臉上無光。

又有官紳數人前往巡撫衙門,yu請巡撫丘禾嘉重懲“不戰將軍”,丘禾嘉震怒之下喝令左右捆綁施大勇,要治他臨陣不戰之罪,幸總兵宋偉求情,道施大勇先前有血戰之功,今ri不戰乃敵眾我寡,非人力可挽,可從輕發落。經此求情,丘禾嘉方令施大勇以戴罪之身軍前聽用。

…………

七月初八,經略孫承宗急召遼東巡撫丘禾嘉、遼東總兵吳襄、山海關總兵宋偉等至關門急議。

已病了多ri的孫承宗臉sè蠟黃,起話來也是虛弱得很。本來他這身子已是不能起床,但感軍情緊急,硬撐著由下人攙扶著在正堂召見了一眾文武。

“洪太此舉,意在切斷大壽與錦州的聯係,若讓洪太yin謀得逞,大淩河就成了一座孤城,大壽的一萬五千jing兵則危矣。故本官等不了朝廷旨意了,我要爾等立即組織人馬前去救援,將錦州與大淩河之間的金兵趕走,以解大淩河之圍!”

聞言,丘禾嘉心中一喜,起身卻為難道:“下官早有解圍之意,奈何錦州空虛,下官無兵可派。”完有意無意瞥了一眼吳襄和宋偉。

孫承宗明白他所指,微點頭道:“錦州的事情,本官都知道。”目光看向吳襄、宋偉,開口道:“二位總兵大人,本官yu令你二人回錦州後,便領所部兵部出援大淩河,不知你二位可有異議?”

吳襄忙上前兩步,脫口便道:“末將領命!”

宋偉稍一猶豫,亦走上前去,點頭道:“經略有命,末將豈敢有違。”

孫承宗意味深長對宋偉道:“本部那裏,本官自會明,宋太保無須有顧慮,解圍大淩河事關平遼大計,還望宋太保與吳總兵能夠齊心合力,解此危局。”

聞言,宋偉看了一眼吳襄,心中雖不願與此人共同出援,但孫承宗已然到這種地步,他也不能不有所表示。衝吳襄一抱拳,沉聲道:“能與吳總兵同援救大淩河,宋某三生有幸。還盼此戰,能與吳總兵齊手並進,一舉解圍!”

吳襄忙也拱手還禮,笑道:“有宋太保一同出戰,吳某這心便算踏實了。關門內外,誰不知能征善戰者不出太保左右!”

“吳總兵客氣了,論這沙場殺敵,還屬你遼東軍高上一籌,宋某手下兒郎卻是遜了。”

宋偉這話明顯口不對心,打心眼裏他是瞧不上吳襄的,若不是沾了大舅子祖大壽的光,吳襄如何就能做上遼東總兵高位。而且他祖家兵馬打起仗來也絕,順風仗個個賣命,一有不順,卻是跑得比誰都快。跟他遼東祖家人馬一同出戰,就必須多留一個心眼,不然被賣了還幫著對方數銀子呢。

吳宋二人麵和心不知,孫承宗心中是知道的,他本不想叫這二人一同出援,奈何朝廷的批複還沒有下來,關門的軍隊無法調動。唯一可調的也就遼東巡撫麾下的兵馬,也就是這宋偉和吳襄兩部了。事已至此,也沒有別的選擇了,好壞就是他倆了。

丘禾嘉前ri倒是組織了次援軍,那領兵的施大勇上月還在大淩河下取得大捷,不想這次卻是不戰而逃,端得是氣人,聽是遠遠見了金兵的影子便望風而逃,實在是太丟人!若不是念著他剛立大功,早把他砍了。我大明軍中焉能容得這等無膽鼠類在!

祖大壽啊祖大壽,你可一定要給我撐住,老夫是絕計不會拋棄你的,但盼你能守到援軍到來。

凝視東北,孫承宗的臉上憑添幾許憂sè。他不能不憂,不能不怕,此番圍了大淩河的是奴酋洪太親領的八旗主力,誌在必得。而遼東軍jing銳盡在大淩河,這要是敗了,不但遼東軍jing銳盡喪,大淩河城也要再次被毀,如此一來,平遼大計何ri才可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