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此時的文樓在其他的幾個國度裏麵並沒有什麼,但是在這在個勢力之中,已經慢慢地開始排擠著陽書院的市場。
在一些人的眼中,也許用不了多長時間,文樓出身這個身份,將會成為原大楚王朝這個區域當官的最有利身份。
也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擔心。與陽書院有關的一些文人,也都來到了他們一向不屑的文樓,想要從正麵挑戰文樓。
不過當他們來到了文樓之後,卻發現情況並不是他們所想像中的那樣。
莊存業並沒有將整個文樓當成自己的學院,甚至連莊存業自己都沒有在文樓中發表什麼理論。
他所做的隻不過是提供了文樓這麼一個風景獨特的好地方,又提供了一個文士排名的規則而已。
相反那些來到文樓的文士,不管他們來這裏是什麼目的,他們到了這裏之後,都會不由自主地將自己進行定位,認為自己可以上哪一層,從而他們就會想辦法去證明自己。
為了能讓自己上到特定的一層,他們會拿出自己最拿手的東西來,也正是這樣,文樓裏麵的文章與詩詞質量也正慢慢地提高著,就算是陽書院過來的那些文士也不得不承認,文樓裏的人,有的已經超出了自己的水平。
同樣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文樓對於文士的評價也顯得更為公平公正,在沒有辦法舉行全國性的科舉之時,文樓對於文士的排名,也就成為這些文士出仕的一個標準。
同時由於文樓的每一層空間比較大,同層的文士之間交流自然也就多了起來,讓原本相互不認識的文士,可以輕鬆地打下一個廣大的關係網,並且建立相應的聯係。
也正是這樣,就算有人想要把文樓給處理掉,也要考慮這些文士的想法。
當然陽書院也不是沒有想過,學文樓這樣建立一座同樣的文樓,但是他們卻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陽書院裏的學生。
如果他們建立一座新的文樓,那麼誰能保證這個新文樓對陽書院學生的評價一定提公平公正的呢。
也正是因為以上種種原因,陽書院一次次地派人過來,想要打擊文樓的聲望,卻一次次地失敗。
最後陽書院裏麵一些相當出名的精英學生,在文樓裏麵表現比較差而隻止步於第二層,反而一些普通學生,因為比較好的表現,踏上了第三層甚至第四層的事情,更讓所有的文士相信了,文樓對於文章、詩詞評價的公平與公正。
這麼一來,就算是陽書院裏的那些學生,也不怎麼願意敵視文樓了。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陽書院的院長與長老也不得不親自出馬,想要一會文樓。。。)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