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李承乾和杜睿彈壓左屯衛軍嘩變的時候,太宗其實已經到了,看著李承乾成功將嘩變彈壓了下來,太宗心中的怒氣也是稍減。//. //畢竟李承乾也算得上是有擔當,這麼危險的情況下,沒有縮在東宮之中,讓他這個做皇帝的老子過來頂。
此前太宗已然派人去召禁軍回城了,到了後半夜,北苑的三萬多禁軍奉召回到城中,守住了各處機要之地,長孫無忌、房玄齡等重臣也相繼趕來,太宗這才在大隊武衛軍的護衛下進入左屯衛軍中軍大帳。
李承乾正端坐在主位之上,看到太宗到了,慌忙下拜:“兒臣參見父皇。”
杜睿也忙拜倒在地:“草民參見聖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宗先是看了杜睿一眼,接著便走到了主位上,想到李承乾方才不懼危難,隻身彈壓了左屯衛軍的嘩變,心中也是老懷大慰道:“乾兒!這次你做得好!快回宮去歇息吧!這裏自有朕來料理!”
李承乾有心將事情的真相出來,但是卻被杜睿扯了扯衣袖,雖然不明所以,但是也知道杜睿肯定有深意,便不再什麼,對著太宗一拜,便下去了。
如果李承乾這個時候向太宗請罪的話,當著這麼多朝中重臣,太宗便是有心袒護李承乾,也沒有辦法,不得不作出處置,李承乾這次捅出了這麼簍子,到時候那些蜀王,魏王一黨抓住把柄不放,大肆攻擊的話,李承乾的儲位都有可能會動搖。
這個時候請罪,那可不是勇於認錯,而是要將太宗放到火上去烤,給人口實,逼著太宗作出廢太子的決定。
此時帳中的諸位大臣也發現了杜睿,雖然奇怪這個少年如何會在此處,但是也認為不過是李承乾身邊的侍從,沒有多想。
倒是太宗看向杜睿的眼神,有些深意,他很清楚,李承乾這幾次辦成的事情,包括出使突厥,彈壓兵變,其中都有杜睿的功勞,也為李承乾身邊能有這麼一個得力的人,感到欣慰,但是杜睿年紀,便有這樣的見識,長大之後那還了得,李承乾能不能壓的住?
不過此時倒也不是想這些的時候,兵變的是必須盡快解決,不能給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帶頭鬧事的兵丁很快就悉數被拿,至於段穎,見大勢已去,竟畏罪自殺了。
經過一番調查,太宗才弄清楚左屯衛軍的官兵吃黴米已經有四了,這讓太宗十分驚訝,他當即下令嚴查黴米的來曆。馬宣良見太宗累了一宿,身子十分虛弱,就勸他早些回去休息,太宗才回宮去了。
一覺醒來已是午後,太宗心裏惦記著左屯衛軍的事兒,問馬宣良黴米的來曆查到沒有。馬宣良回稟,左屯衛軍糧倉的司守招供,黴米都是吳慶弄進來的,倉裏的好糧,頭些被他悉數交給了太倉總管胡成和工部侍郎江白。
太宗這一驚非同可,事情居然和太倉有瓜葛,這一向糧務都是東宮在管,會不會和李承乾也有關聯呢?事情牽扯到這一層,那就真大意不得了,他忙下令馬宣良備車,他要立即去一趟太倉。
太宗的車駕很快就到了南大倉,他親自到倉中查驗了一個倉廒中的糧食後,肥胖的胡成才聽到消息,慌慌張張地跑了過來,忙不迭地行禮,接著又陪太宗驗了兩個倉廒。讓太宗心安的是,倉中滿當當地存放著近三十萬擔上好的白米。
胡成賠著笑臉道:“聖上,我們倉中全是揚州米,這裏地勢高,雖然連著下雨,卻一點兒也沒有受潮。”
太宗用手指取出幾粒米放在掌心,然後送入口中咀嚼了一下,道:“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