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交河道大總管(1 / 3)

李承乾的不解,杜睿自然很清楚,一個堂堂的尚書台右仆射,在朝堂之上,除了有名無實的三公之外,可是僅次於尚書令,尚書左仆射的高位,而且以太宗對杜睿的寵信,以及杜睿現在的年歲,將來登台拜相,指日可待。//. //

前程一片光明,何苦要去做什麼勞什子的將軍,且不,朝廷剛剛推行了新法,軍製之中就有一條明文規定,軍人不得參政,杜睿要統軍出戰,就必須辭去尚書右仆射,工部侍郎的位子,在李承乾看來這根本就是得不償失。

而且戰場之上,刀劍無眼,杜睿一個十六歲的少年郎萬一出了什麼意外,李承乾失去了一個摯友,智囊不,更失去了一個堅定的擁護者。

杜睿沒有急著回答李承乾,而是接著辭別的名義,將李承乾請到了集中,屏退一眾下人,書房裏就隻剩下了他二人的時候,杜睿方才開口。

杜睿看著李承乾,淡淡的笑道:“殿下,萬事過猶不及,盈.滿則溢,非是弟執意要統兵出征,而是朝中殿下一方的勢力已經太強大了,而且此時魏王被貶為庶人,吳王,蜀王之國,朝中已經缺少了一個可以平衡殿下的勢力,弟如此做,也是為了讓聖上安心。”

也就是李承乾對杜睿百分之百的信任,要是換作他人,杜睿肯定要擔心這番話出來,有離間家父子的幹係。

李承乾聞言,一陣漠然,雖然杜睿得不中聽,但卻是大實話,曆來家無私情,為了皇位,父子反目,兄弟成仇之事比比皆是,他的父皇太宗,還不是殺兄弑弟逼父,才走上了那個位子嗎?

雖太宗這些年來,對他一直都很器重,但是涉及到皇位,這個下至高無上的權利巔峰,理性,親情,永遠都是要被扔到一邊的。

李承乾做了十年的太子,這個位子有多重,他的感觸最深,有的時候甚至要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也想過不管不過,逃出這人情淡漠的皇宮,可是他逃得了,以後呢?那些追隨他的大臣親故怎麼辦?

想到此處,李承乾長歎一聲道:“承明!你的選擇總是對的!”

杜睿也是一陣感歎,道:“殿下!曆來走上那個位子的路,永遠都最是凶險的,弟也隻能對殿下,對待聖上,皇後,要始終保持恭順孝義,對待兄弟姊妹更是要仁悌,安心其位,則可保無虞。”

李承乾點點頭,突然又想到了一件事,問道:“承明!前些日子,你建議我父皇成立那個總參謀部,為何不推薦侯君集,而是推薦了李世績,你知道的,李世績在我兄弟之中一向都是不偏不倚,置身事外。”

杜睿道:“殿下,還是那句話,過猶不及,盈.滿則溢,侯大人出任總參謀長自然也堪其位,但殿下想過沒有,聖上雖然對李世績和侯君集同樣信任,但是侯君集可是殿下的嶽父,未來殿下繼承大統,侯君集更是國丈,弟推薦李世績,也是應了聖上的心思,當然,聖上並不是單純要防著誰,聖上擔心殿下勢力壯大,難以製衡是一方麵,但是更多的還是為了殿下著想。”

李承乾有些不明白,問道:“這又是為何?”

杜睿回道:“侯君集此人雖然輕財,輕色,對聖上忠貞不二,但是卻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那就是貪權,貪名,聖上是在擔心,將來殿下無法牽製侯君集,避免外戚坐大,而李世績則不同,他的心裏效忠的永遠都是大唐的皇帝陛下,不單單是當今聖上,日後殿下繼承大統,他同樣會成為殿下最忠誠的支持者,這一點是永遠都不會變的,而且殿下當真以為李世績在殿下眾兄弟當中,沒有半分傾向嗎?”

李承乾搖搖頭,道:“李世績為人嚴正大方,從來不會結黨私營,這也是為何我父皇會倍加器重他的原因啊!他怎會有所傾向?”

杜睿笑道:“當朝大將軍李靖是李世績的授業恩師,李大將軍傾向於殿下,李世績自然也會傾向於殿下了!”

李承乾聞言,不信道:“這怎麼會,朝中誰不知道李世績和大將軍不和,在朝堂之上還時有攻訐,李世績怎麼會聽大將軍的話!”

杜睿笑道:“這正是大將軍和李世績這對師徒的處世之道,知進退,懂取舍,殿下,這樣的臣子才是朝廷之福,社稷之幸啊!”

聽了杜睿的話,李承乾也陷入了一陣沉思,杜睿的話,讓許多他此前不明白的地方一下子變得豁然開朗,突然笑道:“原來是這個道理,此前侯君集還因為賢弟沒有推薦他做總參謀長,有些怨言,回頭我就去他府上,和他解釋一番,也避免你二人生了嫌隙,可好!?”

杜睿聞言,忙道:“殿下萬萬不可,方才弟之言,出弟之口,入殿下之耳,萬萬不可讓第三人知曉,殿下該不會是讓弟出事吧!”

李承乾驚道:“為兄如何會讓賢弟出事!”

杜睿苦笑道:“殿下可還記得,弟那部《三國演義》中楊修是如何死的,曆來太聰明的人都活不長,弟性子憊懶,隻想輔佐聖上和殿下成就一番大事,而後便要功成身退,弟這性命還要留著日後享受呢,可不想不明不白的就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