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1 / 3)

你要戰,我便戰!

這就是薛仁貴給拜占庭人最後的答複,當他這句話出來的時候,阿戈斯蒂諾是滿臉的驚訝,他實在是想不明白大唐為何會做出這麼強硬的回答。

你要戰,我便戰!

阿戈斯蒂諾聞言頓時心頭一顫,雖然在阿戈斯蒂諾看來,利奧三世的要求雖然有些異想開,可是大唐怎麼都不會這麼強硬的拒絕,怎麼都要扯上一段時間,彼此之間好好的磨磨牙,也好讓他回去交差。

而且,阿戈斯蒂諾覺得現在大唐需要拜占庭帝國,需要拜占庭帝國在阿拉伯帝國的西方,給予牽製,就衝這一點,大唐就應該好好考慮一下拜占庭的要求。

阿戈斯蒂諾是震驚,皮納爾則是麵色蒼白,他這次去長安,整整盤桓了大半年的時間,大唐如今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景象。

在真正接觸到大唐之前,皮納爾始終都認為哪個存在於記憶當中羅馬帝國是最為強大的,拜占庭繼承了羅馬帝國的衣缽,雄踞世界的西方,也堪稱強盛至極。

但是接觸到了大唐之後,皮納爾才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國富民強,那條通過由國都長安直抵地中海沿岸的絲綢之路,將燦爛的華夏文明傳播四海,世界各國的國君、使臣、客商、僧侶、學生、工匠、醫生、胡姬紛至遝而來,人人皆以身著唐裝為榮,漢話為榮,為了那個唐人的身份,有的人甚至拚搏了一生。

當皮納爾第一次進入了大唐帝國的領土之時,看到那些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無不由衷的驚歎,那個時刻,皮納爾才知道自己所熱愛的拜占庭是多麼的渺,他以往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是多麼的可笑。

大唐帝國左近的邦國,要麼極力奉承,結好,要麼早已經灰飛煙滅,皮納爾能清楚的感覺到,每一個唐人身體裏所帶著的那股強大的自信。

走在長安的街市之中,皮納爾所見到的每一個唐人,他們都是昂首挺胸,目空一切,那些外來人,無論是在國內是什麼身份,哪怕是貴族,當他們麵對唐人的時候,也會不由自主的戰戰兢兢。

不單單是皮納爾,每一個來到大唐國土的異國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因為大唐的強盛是十分明顯的,當美洲和非洲基本上還是屬於“沉睡的大陸”,歐洲正處於法蘭克王國的草創時期,蠻族入侵導致羅馬帝國衰亡的創傷還無法修複。亞洲就已經被視為富庶的東方,由於阿拉伯帝國的迅速崛起,對拜占庭、波斯、印度等國的長期戰爭,導致西亞與南亞都無法平靜。隻有華夏在這個時期完成了空前的統一,並且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後世大唐著名的大詩人杜甫在詩歌《憶昔》中描繪了大唐的盛世景象:憶昔開元全盛日,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從詩歌中可以一窺大唐國力鼎盛時期的富足和興盛景象。

現而今因為有了杜睿這個異數,大唐的強盛遠勝曆史,各個方麵都有了極大的發展,杜睿的《工開物》,改進了犁的構造,製造了曲轅犁,並創造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車。大唐政府這些年來不遺餘力的大麵積興修水利。黃河、長江流域等開鑿一係列灌溉渠,並修舊渠和河堰。朝廷還鼓勵民眾開劈大量荒田,百姓們為社會創造大量財富,在這個盛世,大唐的人口大大增加,永徽年間的人口,就已經是前隋開皇盛世的三倍,不但大唐本土一片繁榮景象,遼東,漠北,中南半島,南洋諸島,澳洲道,竺道都湧入了大量的唐人移民。

大唐的手工業在這一時期也有比極大的發展,其中絲織業,定州、益州、揚州都以織造特種花紋的綾錦聞名。品種多樣,有一種花鳥紋錦,以五彩大團花為中心,周圍繞以飛鳥.散花,絢麗動人,反映了大唐高超織錦技術。

還有陶瓷業,邢州白瓷象銀象雪,越州青瓷象玉象冰,還創造了著名的“唐三彩”,在白地陶胎上,刷上無色釉,再用黃、綠、青三色加以裝飾,色彩鮮麗,造型美觀。

大唐長安和洛陽東西兩都,既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又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在那裏,有來自各國的少數民族和亞洲各國人,成為一座國際性的大城市。大唐是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要發展時期,通過不斷地征服,各民族進一步融合,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進一步親密,大唐的疆域空前廣大。

無論是曾經雄踞北方的突厥,回紇,東北的秣褐,西南的南詔和吐蕃,都在大唐的鐵蹄之下,選擇了臣服。

可以,當下的大唐,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處於世界絕對先進的地位,對外交通極其發達,大唐和亞洲、歐洲等各國之間的往來出現前所未有的盛況。

在這個時代,不會再有後世的黑暗時期,國人不會再出現文弱,病弱,不會再有八股文的侵染腐蝕,更不會再有溫潤麻木。

華夏大地之上的主流旋律中不會再有無病呻吟的呢喃,沒有風花雪月般淒婉哀柔,有的隻是鏗鏘的出塞曲和豪邁慷慨的邊塞詩,有的隻是“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這樣的金石之音,這個時代就是一一大唐。

自玄武門之變,奪得神器的太宗皇帝和下俊傑才俊,開始了唐帝國的開疆拓土之戰,無人能抵禦大唐的剽悍鐵騎。

伴隨著征服與殺戮,大唐帝國的權利和榮耀如日中,不斷地擊敗外族,不斷地進行滅國之戰,可以這是中華民族的輝煌年代,活力無窮,勃勃進取,“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佻河北,已報生擒吐穀渾”。

一個彪炳千秋,光芒萬丈的大華夏時代從此拉開序幕,史官之筆也大書特書到:“唐之威德大亦!大邦畏其力,邦懷其徳,際所覆,悉臣而屬之,薄海內外,無不州縣,待唐纛璽及能國,一為不賓,隨輒夷縛”。

大唐盛世,千年縈繞,詩歌沁潤,胡風坦蕩,音樂歌舞盛行,書法藝術臻至極盛,各種文明的輸出與輸入在中華大地上生出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盛世,八表九級,神韻悠揚,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力作為依托,沒有一個強盛的的文明作為背景,大唐帝國絕不可能成為號令四方的下共主,大唐帝國絕不可能創造出如此震撼人心的豐功偉績。

強漢盛唐,大漢民族曆史上兩個最為輝煌的時代,這兩個帝國的輝煌已沉澱在大漢民族的曆史長河中,卻也成為了這個民族不朽的榮耀。

在杜睿曾經生活過的那個年代,即便是千年風沙也無法磨滅漢唐盛世留給炎黃子孫的驕傲。

穿過這塵封的曆史,人們依然能看到大將軍衛青橫掃漠北匈奴王庭的壯舉,依然能看到驃騎將軍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英姿。在那個漢人用鐵與血開疆拓土的年代,漢軍鐵騎也用他們的強悍橫掃西域,殺北匈奴單於更向下昭示一一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也告訴這個世界,隻有大漢帝國才是這個世界的主宰,隻有大漢民族才是真正的統治民族。征伐持續了三百年,戰爭消耗著這個民族的財富,卻磨練了這個民族的意誌,讓他們在隨後的歲月裏變的更加頑強和堅韌。

在這個民族賓服了所有的周邊民族後,他們的財富也消耗怠盡,也耗盡了他們的心力,不可一世的東漢王朝開始走向分裂,走向衰敗,從三國兩晉再到五胡亂華再到南北朝,夕日強悍的大漢民族曆經了長達近四百年的分裂,一直到開皇元年,隋文帝楊堅,重新統一南北。這次的統一意義非比尋常,此次的統一為日後的這個民族的再次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秦王贏政結束了四百年的東周分裂,隨後出現了強大的大漢帝國,而隋文帝結束了同樣是四百年的分裂,隨後出現的,正是人類曆史上無與倫比的大唐帝國。

和秦一樣,隋也是一個短命的帝國,同樣王位接替不過三代。武德元年,也就是西元六百一十八年,隋帝國的軍官李淵奪取政權建立了唐,一個新的時代也就從此開始了。在唐帝國的建國初期,在經濟上並沒有非常的實力,但是他們繼承了隋帝國的強大而先進的軍事,這一點與漢是不同的。

漢帝國建國七十年後才具備征服四夷的力量,而且這種力量是建立在強大經濟實力保證的軍事力量上的,而唐帝國從一建國就具備了賓服四夷的資本。因此他們並沒有像漢初那樣一度忍辱七十餘年。雖然同是征伐,但唐帝國的征伐與漢帝國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否則無法解釋為什麼漢帝國在征伐戰爭中國力不斷的衰弱,而唐帝國卻在不斷征戰後讓自己的國力達到頂峰。

為什麼同是征伐,漢帝國卻在戰爭中國力不斷被損耗,而唐帝國的軍隊卻越戰越強,國力越戰越盛。

其實道理很簡單,舉一個例子,元狩二年,霍去病率領大漢精銳鐵騎在一年內兩次出征河西,殺五萬,降伏四萬,掃蕩西域盡取河西,其戰果不可謂不輝煌。

然而,試想一下,若是匈奴人不是遊牧民族,而是也建個城牆什麼的,那漢軍的騎兵還能如此輕鬆的去作戰嗎?

六穿越五個匈奴王國的大漢騎兵還能掃蕩河西嗎?

這次戰役的模式幾乎就是漢軍北方戰場的基本模式,全部使用騎兵,狂飆突進。雖然使用騎兵具有作戰力強和機動的優勢,但在攻城拔塞的戰爭中騎兵幾乎成了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