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玻璃和蒸酒(1 / 2)

一頓板子讓宋傑變得清醒,也讓他更加深刻的明白,想要在這裏好好活下去,必須要有後台才行。

“晁叔,家中還有多少錢?”宋傑問道,屁股上的刺痛傳來讓他忍不住扯了一下眼角。

“還有四千五百貫錢,五百兩白銀。”晁克己想了想說道。

“孟永壽把琉璃坊也搶了過去,不知道重新建一個琉璃坊要花多少錢。”宋傑又道。

晁克己苦笑一聲,歎道:“我去把老貴叫來,讓他給你說吧。”說罷便出了宋傑房間。

“小員外,田地和琉璃坊都沒了,以後大家靠什麼營生呢?”晁溪兒擔憂的問道。

“溪兒,別擔心,我總不會讓大夥兒餓著便是。”宋傑咬著牙忍痛道。

少時,晁克己便帶著宋冒貴進來,看到宋傑已無大礙,宋冒貴微微鬆了口氣。

“小傑,剛才老晁說你想重新建琉璃坊?”宋冒貴問道。

“是的貴伯,建一個三四十工人的琉璃坊要花多少錢才夠?”宋傑問道。

“建琉璃坊要有地方,三四十工人的作坊至少要五畝地,這地方最好在當道的地方,有水最好,這種地方鎮上至少要賣五十貫,比良田還貴。”

“三十人的作坊至少得建三個大爐子,十幾間屋舍,雜料若幹,這少了三千貫錢拿不下來,還有原料也要囤積一些,至少也得再加幾百貫錢。”

“小傑,我看咱們還是先弄小點,現在賬上就那點錢,還有上百口人要吃飯,能省就省吧。”宋冒貴掐指算了算報給宋傑,又勸道。

宋傑點點頭,沒有做聲,心底開始盤算。

……

“小傑,你這是準備燒製何物,為何還要加燒堿和鉛粉進去?這鉛灰不拉幾的,能出啥好顏色。”宋冒貴見宋傑的原料有些不同,不由得問道。

“嘿嘿……貴伯,你看看就知道了,這次咱做點不同的琉璃出來。”宋傑一瘸一拐的忙活半天,終於把原料都倒進小爐裏,拍拍手對宋冒貴解釋道。

“可鉛燒製進去不出色,這哪裏稱得上是琉璃?”這種事情老司務總是會較真,這完全是挑戰他的專業。

宋傑已經跟著宋冒貴燒製了兩爐成品出來,基本上掌握了此時燒製琉璃的步驟,以前山寨別人產品時,自己沒少做生產摸索,對於流程化的東西他上手十分快,這也是所有山寨廠家能夠生存下來的基本技能。

第一爐出來的玻璃,顏色灰暗,宋傑調整原料的比例後,繼續燒一爐。

第二爐,透明度不夠,繼續修改比例。

第三爐,有雜色,重新篩選原料。

……

直到第十二爐出來的玻璃溶液,宋傑終於有了久未的熟悉感,把這一大坨玻璃溶液平穩的鋪在鐵板上,等冷卻後,慢慢觀察其結構,除了有些氣泡,顏色微微泛綠,基本上達到要求。

整整十二爐,花了五天時間,把宋家囤積的那點原料和焦煤幾乎耗光。

宋冒貴盯著宋傑手裏那塊玻璃,又搶著拿在手裏,仔細打量,不由得有些吃驚的問道:“小傑,這是水晶琉璃?”

宋傑一臉興奮的點點頭道:“貴伯,別人家做的都是五顏六色的琉璃,器皿設計精巧,各出奇招,老實講,我們宋家沒有特別的優勢,隻能以奇取勝。”

宋冒貴燒製幾十年的琉璃,確實沒有見過如此剔透的琉璃,如同水晶一般。

“小傑,你是怎麼想出來的法子?”宋冒貴好奇問道,自己才教了宋傑一個月時間,這小子居然還搞起了創新。

“貴伯,我看你在燒製的時候考慮最多的就是如何上色,我覺琢磨著,要是單色的琉璃那就完全沒這個顧忌,而且就算燒費了還能再回爐,顏色又不會混在一起,想來想去,隻有水晶琉璃最合適,便去除了其他輔料。”宋傑解釋道,這套說辭早就打好腹稿。

宋冒貴不疑有他,輕輕點頭,又看向那塊玻璃,遂又向交代宋傑道:“小傑,此法千萬不可說與外人,你可要記住了。”

宋傑點頭應是。

後麵的工序就簡單許多,配方確定下來後,再燒製玻璃原料就快上許多,加上宋家的熟練工人不少,隻花了兩周時間,宋傑就製作了三套酒具和茶具,還引進了用銅管吹型的辦法,改進了製模工藝。

晁克己見宋傑傷還未痊愈,便整天泡在老作坊裏學習煉製琉璃,心中寬慰。

現實才是讓人成長的良師,一頓棍棒比什麼金玉良言都管用。

宋傑的變化晁溪兒也看在眼裏,心中的欣喜體現在夥食和對宋傑的態度上。

“溪兒,現在家裏沒了田地和作坊,你不要每日都給我弄肉吃。”宋傑看著桌上的菜,晁溪兒又給他弄了肉食,忍不住說道。

“這是我爹帶著三毛他們去山上打的野物,沒花錢,你放心吃吧,再說你近日甚是辛苦,若不吃得好些,我擔心你身子。”晁溪兒的聲音明顯溫柔許多。

宋傑聽得有些不適應,以前的晁溪兒就是隻暴龍,在這個少年宋傑的記憶裏,當初宋冒勳定下的婚事,他內心中是反對的,不過礙於父親的病體,沒敢提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