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宋傑在幹什麼?”梁尚君坐在交椅上淡淡問道。
隻見他端著一個玻璃茶杯,給自己泡了一杯綠芽茶,茶葉被磨得十分碎細,沸水衝泡之時滿杯的翠綠,煞是好看。
“他在忙著修寨子,也練著鄉兵,小侄也沒常見到他。”坐在下首的丁平躬身道。
“嗬嗬……這小子比他爹強,也還聽話,你看著就是,琉璃和釀酒那邊千萬不能出問題,這可是隻會下金蛋的雞啊。”梁尚君放下手中玻璃杯對丁平交代道。
“是舅父,小侄省得,不過,近日老聽到宋傑宅院裏傳來爆炸聲,似乎這小子在弄火器,這事是否……”丁平猶豫道。
“火器有甚,還不如弓弩好使,又花銀子,由他弄唄,又不用咱們掏銀子。”梁尚君輕笑一聲,說道。
“是,舅父,小侄明白,哦,對了,他們近日在城中招了不少工匠,聽說給的工錢不低,不知會不會影響到城中百工之事。”
“讓他招好了,你回去告訴他,琉璃坊和酒坊的產能還需再提高才行,最近南邊也對水晶琉璃和蒸酒都感興趣,說不定能在那邊的賣出高價,現在他找恁多匠人不正好能多建窯,還不用咱們出錢,何樂不為。”
“是。”
……
最近一個多月宋傑確實沒閑著,主要是在研製火槍,此時已經出現竹杆火槍,不過是用來噴火,還沒有用來發射彈丸。
其餘種類的火器還有霹靂火球和蒺藜火球等類似於地雷和手雷的武器,火藥的配方在《武經總要》有詳細記載,硝石占六成,硫磺二成,木炭二成。
宋傑小時候在西南農村長大,外公是一名好獵手,他十多歲便學會用火藥槍打山雞野兔等野物,也學會了調配火藥。
他知道的火藥配比是硝石七成五,硫磺一成,木炭一成五,硝石的占比要大一些。
外公還教過他一個製作火藥的絕招,撒泡尿,再烘幹,得到的火藥威力更大,而且得是童子尿,外公的解釋是童子尿陽氣重!
一開始宋傑不清楚那個配方好,於是連續實驗了幾次,發現還是自己從外公那裏學來那個配方威力更大一些,淋過尿的火藥烘幹後是顆粒狀,更容易儲存和裝填。
晁克己對宋傑要製作火器有些不解,在晁克己的概念裏,火器主要是用來攻城,隻是作為輔助武器使用,而此時宋家因注重防守,需要的是修建外牆,打製弓弩及長槍。
看宋傑現在的架勢,是準備大量使用火器,鼓搗了幾日火藥,又讓鄒家兄弟給他打製鐵管。
宋傑之前觸過火藥槍其實是工業時代的產品,至少槍管用的鋼材和加工方式不是這個時代不能比的,火帽也是工業品雷汞,這東西現在可造不出來。
為了造火槍,宋傑把那座老窯外麵的房子都拆掉,重新建起冶鐵爐,專門修了院牆,把這片區域圍了起來,也沒有找外麵的鐵匠幫忙,而是讓鄒家兄弟來做,他負責畫圖紙。
鄒家兄弟看了宋傑的設計圖紙後,用熟鐵打製成鐵片,再用精鋼卷起來鍛打,先打製出一根一頭封閉的鐵管,再用上好的鋼釘在封閉的一端開孔,用油脂浸過的麻紙中間裹了火藥製成引信,算是先弄出一個雛形的火繩槍管,用作實驗。
為了試槍,宋傑還專門在離鎮十裏外找了塊荒地,畢竟響動不小,這事他還不想弄得人人皆知。
摸索的過程總是坎坷的,這種用鐵片卷起,鍛打出來的鐵管使用壽命太短,發射了十幾次後,不是底部開孔的地方破了,就是中間開裂根本無法用來製成真正的火槍。
於是隻能不停的加厚管壁,但這樣不光加大了打製的難度,而且還讓槍管的重量和口徑也大大增加,一根長約兩米,口徑將近半寸,壁厚近三分之一寸的槍管有近六十斤重,這種槍管不光重,開孔也是個大問題,由於鐵管太厚,根本就不容易開孔。
最後鄒家兄弟想出用駝鑽來鑽孔,才勉強解決其中一個問題。
即便如此宋傑也沒打算用這種像小炮的玩意兒,必須要兩三個人才能操作而且還得製作一個鐵架支撐起來,也無法大量生產。
不過這種四不像有個優點,射程比較遠,通過極限測試,裝了一兩二錢的火藥,能把一兩重的鉛彈射到二裏開外,這讓宋傑有些意外,沒想到做火藥槍,居然搞成了小型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