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丁平還是有些組織和動員能力的,對於淄川被圍之事也毫不避諱,把道理給各個大戶說明白,又讓衙中司吏、公使將挨家挨戶的通知到,鎮上民戶為保護命不得不出力建城牆。
宋家也出了幾十人參加修建城牆,鄉兵主要用來維持秩序,晁克己還特意派了一隊人前往淄川城的方向負責打探消息,充作斥候。
晁溪兒帶著宋家的女子燒飯送水,最近她對宋傑似乎有些意見,好幾天都不和宋傑說話,弄得宋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宋傑問了丫頭環兒,環兒也不知道原因,不過最近事情太多,宋傑也沒空專門跑去問她。
宋傑現在關心的是火槍的生產進度,鄒家兄弟對槍管的鑽孔技術已經越來越有心得,主要是鑽頭的打造問題,用的鋼材一定要是百煉鋼,而且鑽頭要求硬度越高越好,宋傑把鑽頭的尺寸定好,每一根鑽頭都必須一樣,這樣才能保持槍管的口徑統一,以後無論是維修還是保養,才方便。
城牆開工幾天後,出去打探消息的朱來回來報告,有一支數千人的軍隊過境顏神鎮的地界,不知是亂民還是金人軍隊。
立馬將此事告訴丁平後,幾人合計一番,晁克己親自帶人過去查探,丁平這邊讓人集中先修建麵向淄川方向的城牆。
一般的小城鎮使用的城牆都是磚土混合修建,用石材或磚做牆基,用土混入糯米汁和稻草等物,放入木製模具再用巨石夯實,成一尺寬,三尺長土塊,放入窯中燒製一個時辰,成為牆體安砌之物。
因此一般修城牆都需就近建窯,而且此時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煤炭,宋家在建窯燒製這方麵的經驗豐富。
城牆修建有《營造法式》為依據,上麵所述用料材質,工時等記載得非常清晰,基本就是一本操作手冊。
一日後,晁克己回來,臉沉如水。
“晁叔,可探到何消息?”宋傑見晁克己立馬問道。
“我和李元他們已經靠近淄川城,聚在城外的亂民越來越多,估計早已過萬數,而且這些亂民並不是烏合之眾,他們行止有度,指揮有法,領頭之人應該是軍中之人,不可小覷。”晁克己沉聲道。
“啊?已經上萬人了?那過境顏神鎮的那數千人可是援軍?”宋傑聽後也暗自心驚,便又問到。
“應該是亂軍,看樣子是從莒州方向過來的。”
“他們已經圍城數日,卻是圍而不攻,不知是否有圍點打援的想法。”晁克己想了想說道。
“那趕快將此事告知丁官人才好。”宋傑又道。
晁克己點點頭,便陪著宋傑往修建城牆工地處走去。
丁平正在查看每處施工進度,滿身的灰塵,見宋傑和晁克己聯袂而來,便迎了上去,聽了晁克己帶來的消息,丁平眉頭緊皺。
“晁丈人,你剛才說亂軍可能是圍點打援的主意,那依你之見,這股亂軍準備打什麼援?”丁平問道。
晁克己搖頭,“此股亂軍不是普通流民,應該經過訓練,而且他們此次圍困淄川而沒有襲擾他處,定然是有所布局,不然現在顏神鎮早就有人來襲,而現在卻一人未見,可見其行止自有法度,其謀也應該不止是一城之地。”
“我懷疑是沂州的趙開山的趙家軍。”此時晁克己又低聲說道。
沂州的趙開山義軍已經占領莒州、密州二地,隊伍壯大到二十餘萬人,此時整個山東東路的鎮邊軍基本都被調過去剿滅這股義軍,不過趙家軍越打越強,現在雙方已經呈僵持之勢。
晁克己的推測有幾分道理,丁平隻是基層官員,並不清楚形勢,聽罷隻得歎口氣道:“不管是哪裏的亂軍,我既然是顏神鎮的知鎮便要拚死守住這裏,少威,晁丈人,吾等隻能盡力為之。”
宋傑和晁克己互看一眼,輕輕點頭,便不再說話,丁平說罷轉身去忙城牆修築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