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改革稅製的爭論 中(1 / 2)

眾人見宋傑居然放出狠話,都是一愣,不知道宋傑為何突然變得如此強硬。

梁尚君眯著眼睛想了半天,然後問道:“郡公,你此舉是何意?”

“老師,稅製非改不可,幾千官戶和幾萬下戶、客戶,我當然願意選擇下戶和客戶,您老忘了,當初我們舉事之時,留下來的都是些流民和無產之人,那些有田有產的,有幾戶留下來的?”

“我相信如果金廷再次對我們用兵,最先跑的也是那些官戶和上戶,而這些因我們分配到土地的下戶和客戶,大多會像之前那些人一樣留下來,他們要保護得之不易的土地。”宋傑站了起來,緩緩的踱著步,對眾人說道。

“郡公此舉是想逼這官戶和上戶離開?如果他們作亂怎麼辦?”丁平又問道。

“宋家軍一萬三千人,連金人的騎兵都不怕,害怕那些官戶不成,況且我此舉也不是想逼迫他們離開,改革稅製一是為了減少農人負擔,讓他們與我們郡公府同心,二是為了維護糧食安全,發展商業,正所謂無商不富,我們有十萬戶的農戶種田,隻要沒有天災,糧食便可無虞,有了足夠大家食用的糧食,才能安心從商。”

“我們顏神城並不是無所不產,許多東西都得向外購買,況且銀錢也不分大金朝還是大宋朝的,隻要我們手裏有銀錢,可做之事甚多。”宋傑輕笑一聲道。

“若是如此還請郡公告知如何實施。”丁平看了一眼沒有說話的梁尚君後,便又問道。

“購買萊蕪土地花了百萬貫錢,現在宋家軍擴大到一萬三千餘人,每月支出翻倍,坦之兄也知道,現在我們手裏便隻剩下那些金銀,不過這些金銀我計劃著給移民到萊蕪的百姓購買耕牛、種子、農具等必須之物,此時不能動用,因此官員和將士們的俸祿,工人的薪俸便得想辦法賺取。”

“我宋家起家源於商,得通商之利,宋家所產之物,南北皆可獲利,通商不光有銀錢,還能聚南來北往之客,通南北之消息,得南北之貨物,更能吸引南北之人才,所以輕稅之法無非是為了吸引南北客商而已,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顏神城有可獲利的商品,有比南北都輕的商稅,不出數年,便能成商業重鎮,而每個來顏神城做生意的商幫或個人,隻需向商會繳納一筆會費,便能成為商會會員,可享受宋家所產商品的折扣,也能得到宋家軍在淄州的保護。”

“往後便由商會收取商稅,衙門隻管收取地稅,也不用再設立收取商稅的衙門了。”

“利用商會收稅有幾個好處,一是能根據我們的需要調整稅率,比如現在我們要修建外城,那麼做水泥的商家便可減免一成稅費,要找勞工,從事牙人的行當也可如此,甚至可由商會補貼銀錢,如此一來就有商家趨之若鶩,這比強製徭役好上許多,也不會引起民變。”

“更為重要的是,商會可以發行商票,隻要是有商會的商票便可享受宋家所產物品的折扣,甚至還能用來繳稅。”宋傑侃侃而談道。

“這……如此可行?那些商幫為何一定要購買商會的商票,郡公你不是說商會不是衙門,總不能拿著火槍逼著他們購買吧。”丁平再次發問道。

“嗬嗬……坦之兄啊,剛才不是說了嗎,折扣,極大的折扣,你想啊,如果我告訴你原來兩百文的胰子,用商票隻要一百五十文,你買不買?不買是吧,那行一百二你買不買?一百呢?”宋傑微笑道。

“呃……這個折扣確實挺大,可賺的銀錢也少了。”丁平聽罷有些無語的說道。

“薄利多銷嘛,再說我們不是還有兩成的商稅可收,要想越大的折扣就必須得提前購買商票,時間越早折扣越大,這樣我們不就有銀錢在手中了。”宋傑解釋道。

“那還不是要把貨物給購買商票的人,正價賣貨不好嗎,少賺多少銀錢。”丁平不由得咕噥道。

“時間啊,時間就是金錢呀坦之兄,比如說我們給出最大的折扣是五折,但需要提前一年購買,那這一年我們就能提前使這些發出去的商票錢,用這些錢辦我們急著要辦的事,有何不好。”

“而且一年後發生什麼事誰說得清楚,若是這期間金兵打來,這些商幫又像上次一樣跑了,找我們提前兌換,那我們也隻能按照一半的錢給。”宋傑用一副資本家的嘴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