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縣和長川縣地處小清河和瀧水的交彙之地,土地肥沃,除了女真圈地的長堡,落水壩兩處軍寨外,最大的官戶便是高、饒兩家,這兩家同時也成立了這兩縣最大的商幫,若不是宋家異軍突起,恐怕淄州最大的家族非這兩家莫屬。
高家家主高進功年近五旬,是個八麵玲弄的人物,以前與梁尚君的關係十分要好,知道梁尚君喜歡字畫,他孝敬了不少,不過聽梁尚君說都是些贗品。
高進功與宋傑不一樣,他沒有官身,但他親弟弟高進德卻在金人朝廷做事,任登州同知,他大兒子在濟南府章丘縣任縣令,是最靠近鄒平的一個縣。
饒家與高家是姻親,事事與高家保持一致,家主饒裕是高進功的妹夫,高進功的大兒子高敖風又娶了饒裕的外侄女。
知道擠兌事件有高饒二家參與後,宋傑便命人去請來梁尚君,把這兩家的情況大概摸清楚了。
“老師,此事如何處置,這兩家您是老交道,您給拿個主意。”宋傑聽梁尚君介紹完兩家情況後便問道。
“郡公,他們如此做無非是想試探一下你的反應,老朽覺得要取決於你如何看待此事,若是想推行商票現在不宜動手,不過卻要規定,其他商票兌換錢糧的比例,若是買進了商票隻是用來兌換錢糧,便可認定為惡意擠兌,應當重罰。”
“而這個罰也是有層級的,初犯罰沒相應擠兌金額的錢糧,再犯罰沒家產,若是還有下次,便處以極刑。”梁尚君想了想後便說道。
宋傑聽後沒有表態,商票是他力主要弄的,之前考慮最多的是造假的懲罰,對惡意擠兌還沒有特別的懲罰法令,不過現在亡羊補牢也未晚。
對於商票防止造假,宋傑倒是花了不少心思,商票不是鈔票,是由顏神商會發行的一種憑證,便是兩聯,一聯為商戶購買去的提貨聯,另一聯是存根,是用一張紙裁成,提貨聯和存根必須要絲毫不差的對上才能提貨,一般存根聯都放在各工坊,需要兌換銀錢還要提前與商會預約才行。
而商票上還會印有提貨日期,兼有部分期貨的功能。
商票的用紙也十分考究,材料還是選用交子所用的楮皮所製之紙,但在工藝上有所改進,打漿用上了水力機床,打漿度更高,再用石灰石浸泡,成型後又采用泥金銀加繪。
在成膠的過程中,除了用楊桃藤,還添加了少許魚皮膠,讓這種楮紙的柔韌性更好,更不容易損壞。
“那就依老師所言,先立法再說,老師覺得該用何種比例為好?”宋傑思忖片刻後又問道。
“可定位五成,若商戶購買一百貫的鹽票,超過五十貫用來兌換銀錢和糧食,便可定罪。”梁尚君微微思考後便建議道。
“嗯……我覺得五成太少,可加到七成,隻要兌換銀錢的比例不超過七成就可,若是超過七成,商戶何必來商會購買商票,這不明擺著是故意與商會作對嘛,相信大部分的商家也會認同的。”
“這個月印發五十萬貫的商票,所有購買商票的商家享受二成的貨品讓利,我看還有多少人來擠兌。”宋傑最後拍板道。
一旁的梁彥宗、丁平和趙廉各自記下。
趙廉現在被宋傑任命為郡公府的長書記,丁平為淄州刺史兼任稅監少監,梁彥宗為商會秘書長,他們要負責把剛才宋傑的意思轉變為州府衙門的公文和商會的告示。
梁尚君為郡公府丞,晁克己為郡公府尉,宋冒貴為長使,譚木匠譚真為府監,四人皆有商會副會長之職。
對於郡公府建製,宋傑沒打算突破現有的官職體係,主要是考慮到現在隻有一州之地,封什麼都沒啥意義,那些投降過來的文武官員都保留職位,宋傑隻是增加了一些監察和稅務機構,現在穩定更重要。
因此更多的改革試驗宋傑都放在商會,無論是職位的名稱還是職責,宋傑都采用前世記憶中的那些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