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板板車(1 / 2)

宋傑立馬抓住了這次宣傳的好機會,給戰戰兢兢的顏神城中百姓打氣,因為金兵撤退時留下了大量的物資,包括數萬石糧食、上千的車馬和攻城器具,當然還有數千的馬匹,宋傑立馬提議,讓丁平組織城中百姓到桃樹村去把這批物資運回來。

而且提議把這些繳獲物資除馬匹、攻城器具和牛馬車這些物資外的糧食三成分給城中百姓,五成獎勵給出戰的將士,剩下兩成留下入庫。

李元和朱來沒有繼續往鄒平和長山進發,隻能等顏神城派出來的運輸隊伍到達,並把物資全部運送回去後,再根據宋傑的指示看是否攻城。

宋家軍對於攻城沒有太多優勢,除了用火藥炸開城門,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宋傑不會讓自己的將士用攻城器具蟻赴攻城,那真的是不把人命當回事的做法,而且宋家軍也沒有那個兵力。

於是在物資運回去後,淄州出現了一幕詭異的局麵,金廷的十萬大軍龜縮在兩座縣城內,不到一萬的宋家軍在離兩座縣城八十裏外的桃樹村駐紮下來,就像一把鎖,鎖住了金軍南下的喉嚨。

一時間似乎陷入了僵局。

宋傑和晁克己抓緊這個時間開始訓練新募的五千青壯,由於金兵還在境內,南台山的工坊還無法正常運作,軍火庫裏的槍支又全部給了趙家軍,士兵在平時訓練的時候難免會損壞火槍,訓練次數多了,火槍的膛線也會磨損,宋傑內心也有些焦急。

譚木匠負責軍火的生產和保管,現在看到火槍見底了,便對宋傑建議道:“小傑,還是安排些人會南台山工坊吧,現在不光是火槍造不出,刀劍和盾牌沒有水力機床,在城中造速度慢不說,質量也趕不上啊。”譚木匠現在充分的體會到水力機床的優勢,對一般的鐵匠打出來的東西還真有些看不上。

更何況水力機床還能夠代替一般的人力鍛打,直接錘煉出百煉鋼,在無法大幅度提高爐溫的情況下,這是提高鋼材質量的有效辦法。

“譚伯,上次我看拉回來那些器具都損壞了不少車輛,當時下雨是個問題,我覺得這車輪也有問題,是不是可以改進一下?”宋傑想了想說道。

“車輪?有何問題,自古不都是這樣的嗎?”譚木匠不解的問道,這算是問到了他的專業問題,一個優秀的木匠不光能建房,還需有能力打製牛馬車具。

“走,譚伯,咱們先去看看這些牛馬車的輪子。”宋傑說道。

“有啥好看的,我閉著眼睛就能跟你悉數牛車和馬車如何做,構建尺寸,你就直接說吧,你小子又有何鬼主意了。”譚木匠癟癟嘴道。

但凡宋傑提出一項新東西時,譚木匠是最辛苦的那個,不光要和宋傑一起畫圖紙,他還要親自打樣,現在孫喜基本能按照要求做出來了,但手法和質量都還需要練習,大部分時候都是譚木匠親自動手。

但是,他畢竟是名六旬老人,在這個時代,六旬真的叫做垂垂老矣,已是滿頭華發,不像後世六十歲還能裝個精神小夥。

“嘿嘿……譚伯,你知道,我不知道啊,走嘛,順便我也長長見識不是。”宋傑挽著譚木匠的膀子笑著道。

譚木匠無奈,隻能和宋傑去各尋了一輛牛車和馬車來。

此時的車,最為常用的還是牛車,無論是拉貨還是拉人,馬車使用不及牛車的三成,另外騾子和驢也大量使用,皆因馬匹是最貴的財產,幾乎是牛的三倍。

牛車使用最多的是太平車,又叫平頭車,這種車車身較長,兩側以木板為轖,頂上用葦席做蓋,車輿前後各有半圓形的車門,亦用葦席製成,門向下開啟。

車轅為分雙轅和獨輈,是連接車廂和牲口的連接杆,轅一般用帶杈的臂粗木頭製成,轅身平直,轅頭向下彎勾,雙杈固定在車廂兩側的軫木上。

牛車套住牛的一套器具稱為挽具,與轅相連接,名為橫末和軛,二者是一套裝置,用來套住牛背,用轡連接駕車人。

其餘還有鞅、銜、鑣、韅、遊環、靷、鑾、當盧、節約、加固杆等十幾種器具與轅相連,皆是為了控製牛馬。

因為牛和馬體型上有根本的區別,馬的脖子細長,頸項側麵比較寬闊,頸部肌肉發達,而牛脖子粗壯而短,頸項多為贅肉,肩背部有隆起的肩峰,強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