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臥龍鬼才互拆招(1 / 2)

熱門推薦:

一封長信,看起來隻是諸葛亮與徐庶同學之間的聊天,實際上卻暗含了十幾條策略,讓劉備驚為天人。

宛城是南陽郡治所,與襄陽書院相距不足兩百裏路程。

劉備在宛城時,也曾聽說過襄陽書院的名聲,並且在兩年前,前往拜訪書院祭酒司馬徽(並非三國演義情節),徐庶也正是司馬徽推薦給劉備的。

當時談到書院才子時,司馬徽曾盛讚諸葛亮和龐統兩人。隻不過在那時(兩年前),龐統才十九歲,諸葛亮才十八歲,年未弱冠,學業未成,還不想出仕。劉備也不以為意。

劉備從未想到過,一個書院中的學子,竟然對千裏之外的長安局勢洞若觀火,將交戰雙方的每一步都算得死死的,並且每一著都有妙策應對,怎不讓劉備驚愕萬分!

劉備在心中暗下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得到這個有洞天徹地之才的襄陽書院的學子,絕不能讓他跑了!

……

夏侯惇入關之後,十萬大軍來勢洶洶,先是占了華陰,然後過了謂南直逼長安城。

從渭南到長安城,必須渡過霸河,當夏侯惇來到霸上時,劉備早已在霸河西岸嚴陣以待。

霸河又叫灞河,原本叫做滋水。春秋時期,秦穆公稱霸西戎,將滋水改為灞水,並修“灞橋”。霸河在漢代時河寬三百多米(現在也是接近三百米),僅有霸橋溝通南北兩岸。

而這座霸橋,在中國古代的曆史上大大有名!

霸橋在古代的曆史上大大有名,並不是因為它是中國古代十大名橋,而是因為“送別”!

古代那些“墨客騷人”們送客,都是送到霸橋就不送了,然後在霸橋上留下一首哀傷的別離詩,就打道回府了。

曆史上有關霸橋的別離詩,僅是全唐詩裏麵,就收錄了114首佳作。至於,那些不被收錄的尋常作品,不計其數,可能有上千上萬首之多。

反正是……幾千年來,每天都有人在霸橋上送別友人,每天都有人在霸橋上做詩,每天都有人在霸橋上無病呻吟……

久而久之,灞橋就又被人們稱為“情盡橋”、“斷腸橋”、“銷魂橋”。

……

霸橋因“送別”而名傳千古!

不過,霸橋可不是專門為了“送別”而建,它是長安城溝通東西的交通要道和戰略重地,曆史上在此地發生的戰爭不計其數。

漢代的霸橋(遺址)長有近三百米,是中國迄今發現的古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多孔石拱橋。

而此刻,劉備正陳兵霸河之西,在霸橋上沒置重重障礙,鐵了心要作路霸!

……

夏侯惇來到霸河邊後,立即對劉備展開了進攻。這場進攻,便是爭奪霸橋。

首先進攻的是槍兵和刀盾兵,劉備在橋上設了路障,以連弩攢射前來進攻的曹軍,給夏侯惇的槍兵和刀盾兵造成了大量的傷亡。

然後,夏侯惇改變戰術,以重盾兵配合身穿鐵甲的槍兵推進,劉備的守軍被打得連連後退。路障也被一段一段地清除了不少。關鍵時刻,關羽率一千刀牌手趕到,殺退了夏侯惇的鐵甲兵。

有關羽守在橋上,無人能敵。

夏侯惇親自上陣,與關羽激鬥一場,也因體力不支,在親兵的掩護下才得以“全須全尾”、完好無損地退了下來。

但是,是人就有力盡的時候,關羽也不是鐵打的身子,夏侯惇用督戰隊驅動敢死士,對關羽動用了車輪戰,最終又將關羽逼退到了橋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