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誠搖了搖頭,道:“這麼倒沒你想的那麼困難。你也知道,現在搞科研的待遇也就那樣,很不好,很多都隻能維持,資金設備缺的不是一點,就連工資都困難。我們都不用喊,隻需要把實驗室修好,設備買好,資金保證好,自然會有人來的。”
“哦。”盧二爺點點頭,鄭誠的情況,他也有所耳聞。“來去,還是錢啊。”
“沒錯,資金的影響太大了。就像現在,如果有資金支持,其實就是很好的彎道超車機會。”鄭誠不由得感慨道。
這會是什麼時候?信息技術,集成電路,各種電子產業要麼是將起未起,要麼是剛步入快車道,技術壁壘也遠沒有立起來。這種情況下,隻要有資金支持,不超越,起碼跟隨是容易的多的。
可問題是,真的沒錢。後來有些技術受製於人,常有人要是一直堅持某個研究就好了,可問題是真的支撐不了,資金分的太散結果就是一個也做不好,隻能挑重要的維持。
“所以啊,咱們做的這事也更有意義。就像古代那些書院,教書育人,榮幸之至啊。”盧二爺眼中滿是自豪。
鄭誠笑了笑,心中卻不以為意,他設想的跟盧二爺想的可差遠了。
他想要的可不是單純的大學,當然也不隻是研發中心,他更想做的是把科研跟產業鏈接起來的機構。所有的部分都隻是機器運轉的一部分,就連招收的也都是員工,不是收學費,而是發工資,一定是為公司發展服務的。
當然,除了商業作為,不同之處就在於科學探索也在工作內容中,這又是不計較商業回報的。
總之,學校是純粹的公共事業,他想要的卻是半商業機構,當然不能拿一塊比。
在這一點上,盧二爺顯然並沒有理解他的意圖,鄭誠也沒解釋的意思,暫時也就這樣吧。
“還有個事得跟你一聲。”盧二爺突然道:“我孫女,她弄了個什麼慈善組織,募捐了些東西。你們那邊能幫忙接收嗎?”
“啊?她?”鄭誠有些驚訝。
“唉,跟幾個同學鼓弄著玩呢。”盧二爺擺擺手,“不過東西倒確實不少,大部分是書,衣服。那閨女心眼好,就看不得人家受苦,之前去福利院瞧了瞧,就一直念念不忘的。”
“那我當然能幫。”鄭誠點點頭,“東西大概有多少?如果太少的話,直接通過公司的物流運來吧。”
“那我不知道,幾個年輕人弄的,估計也多不到哪裏去。你看著弄吧。”盧二爺有些心不在焉的道。
看的出來,他對這些並沒有什麼興趣。當然,不止是覺得年輕人搞這些不靠譜,也是思維方式的不同。他少年時期是苦過來的,缺錢的恐懼已經刻在了骨子裏,這種情況下,誰又會對別人有多餘的同情呢?
到底,還是成長環境的不同,或者發展階段的不同。一個還在物質需要階段,一個卻已經到了精神需要,更像習慣的不同,並不意味著誰就比誰更能恪守道德。
而對盧珍妮,鄭誠這次卻有些刮目相看。她當初嚷嚷著要來做好事,還以為而已,沒想到真的認真起來了。